中国技术破解工程项目难题 为“一带一路”注入硬核力量

发布日期:2020-07-21 11:53:18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孙广勇
中国在勘察、建造等领域拥有的硬核实力,不仅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共享技术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

在老挝南欧江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中老两国员工监测发电站设备运行,进行电力和水情管理。(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孙广勇摄)

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老挝南欧江水情监测、孟加拉国河底隧道建设……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如何破解遇到的难题?中国在勘察、建造等领域拥有的硬核实力,不仅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共享技术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表示:“在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缺口相对较大,借助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的优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一定能碰撞出更多火花,实现互利共赢。”

打开柬埔寨公路建设的新思路

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项目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路桥)投资建设,连接柬埔寨首都金边和西哈努克港,建成后将成为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项目全长约190公里,双向四车道。由于当地常年高温多雨,加上金边至西哈努克港之间行驶的多为重载车辆,项目对路面建设质量,尤其是抗高温与重载有很高要求。

为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部专门建设了中心试验室,设有12个操作室,可开展集料、石料等共24类201个参数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和化学分析。为了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难题,试验室首先采用中国国内改性沥青技术,这也是柬埔寨首次采用该技术。但在沥青技术问题解决后,却又遇到新难题:沿线集料为酸性砂岩,与沥青的黏附性较差,对路面稳定性和耐久性带来挑战。为此,试验室又集中力量开展大量基础试验,最终探索出一套创新性方案,即用一部分石灰岩细集料替换砂岩细集料,根据碱性的石灰岩与弱酸性的沥青能够更好黏结的原理,有效解决了难题。

“金港高速公路项目中心试验室,从试验仪器、标准化程度等方面来说,目前在柬埔寨是最先进的。中国项目建设者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验,为柬埔寨公路建设打开了新思路。”前来参观的柬埔寨公共工程与运输部国务秘书伊布纳表示,希望将试验室打造成为柬中共享公路建设技术的新平台,开展更多技术交流与人员培训,让更多中国技术惠及柬埔寨基础设施建设。

为老挝南欧江装上水情监测的“眼睛”

老挝南欧江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的视频监控显示屏上,实时滚动着南欧江流域数千条中英文水情信息。“这些数据全部来自南欧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该系统具备无人值守全天候工作能力。”集控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南欧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南欧江梯级水电项目的配套项目,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投资建设。它是老挝第一个流域性水情测报系统,也是老挝目前建设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水情测报系统,被誉为南欧江流域的“眼睛”。该系统于2014年5月投用,能够实现南欧江流域内水文、气象、工情等信息的实时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具备水文预报、发布预警信息等功能。

“有了科学可靠的气象和水情信息,我们就可以根据水库水位、流量等对各个电站的水量进行实时调配、发电负荷分配,提高水量利用率和发电效益。”集控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借助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南欧江流域有效应对了洪水、干旱、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保障了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电站运营。

中国电建南欧江发电公司员工埃里克的家就在南欧江畔的哈克村,家里人世代以打鱼为生。以前在江里捕鱼时,遇到河水突然暴涨,只能仓促应对,几天后才知道是上游下了暴雨。埃里克说:“有了这套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家里人打鱼时心里就不慌了,可以随时掌握天气情况。”

“感谢中国企业把智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带到老挝。”老挝能矿部副部长西那瓦表示,该系统为南欧江流域农业灌溉、渔业、航运、旅游业等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持。老挝正在探索在其他流域推广建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可行方案,同时积极与中国云南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丰富老挝水文信息库,构建防灾减灾新模式。

带动培养孟加拉国大量技术人才

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河底隧道项目位于吉大港市卡纳普里河入海口,是孟加拉国首条水下隧道。该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路线全长9000多米,全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建造。目前项目进度过半,工程质量得到业主高度认可。

项目在启动之初便建立起全套规范的试验体系,设立了600余平方米的试验室,包括混凝土室、力学室等功能室,引入行业领先的仪器设备。为了做好“明挖隧道主体结构湿渍面积占比率”的质量控制,试验室通过数据分析、仪器检测,对主体结构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精密调整,大大降低了之前因主体结构产生裂缝而导致湿渍面积较多的不利影响。

米迦姆大学毕业就进入试验室工作。他从一个个试验仪器的操作规程开始学起,如今已成为一个功能室的负责人。“这里仪器先进,专业化程度高,学到的技能让我终身受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米迦姆与中方员工一起坚守岗位,确保工程进度。

“通过与中国的技术合作,孟方技术水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也为我们培养了大批宝贵的技术人员。”项目指挥长哈鲁努尔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同时,也带动培养了众多当地技术人才,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重要动力。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