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自贸谈判深化区域合作
上半年,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协定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备受瞩目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入冲刺阶段,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也已达成不少共识;此外,中国与智利、秘鲁、韩国、巴基斯坦等国的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也各有收获。
大力推动经贸谈判不仅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宣布的中国将推出的若干重大举措之一,也是以开放促改革的重要方式,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
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8年9月,中国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目前,中国正在与27个国家进行12个自贸协定谈判或升级谈判,包括RCEP、中日韩、中国-挪威、中国-斯里兰卡、中国-以色列、中国-韩国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以及中国-新加坡、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等。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格局已经非常清晰,希望通过RCEP、中日韩自贸协定、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促进区域合作。
倪月菊说,目前,RCEP16方正在加速推进谈判,在难度较大的货物、服务、投资等市场准入领域已经进入出要价谈判的冲刺阶段。从刚刚结束的第26轮谈判看,16方在原产地原则,贸易救济,金融、电信、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法律与机制等相关领域的谈判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由于力争在2019年结束谈判已经成为16国的共识,年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较大。”倪月菊说。
与此同时,当前东北亚局势总体稳定向好,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在7月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条件更加有利,今后将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动中日、中韩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另外,中欧投资协定第21轮谈判前不久也在北京举行,本轮谈判中欧双方就协定文本和清单出价进行了深入讨论,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夏澜此前表示:“目前谈判仍在继续,但双方明显加速了谈判进程,期望在2020年达成协议。我们认为这是非常积极的一个举动,有利于加强各自对未来投资方面的期望和理解。”
双边经贸谈判进展显著
与智利、秘鲁开展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是中国加快推动双边自贸协定谈判的一个缩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智利共和国政府关于修订〈自由贸易协定〉及〈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的议定书》3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按议定书要求,中方将在3年内对智方逐步取消部分木制品关税。这是中国继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后实施的第二个自贸区升级协定,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区升级协定。
今年6月,中国-秘鲁自贸协定升级第二轮谈判举行并取得积极进展,双方在首轮谈判的基础上围绕服务贸易、投资、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原产地规则、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和竞争政策等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磋商。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员谢文泽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国是拉美地区最可靠、最稳定的主要经贸合作伙伴,中拉同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相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很多领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未来,在国家领导态度契合、双边贸易立场导向一致以及FTA升级版实施、“一带一路”合作加深等多因素驱动下,中拉贸易将迎来新一轮的蓬勃上涨。
此外,4月,中国与巴基斯坦结束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并签署议定书。《协定书》生效后,中巴两国间相互实施零关税产品的税目数比例将从此前的35%逐步增至75%。此外,双方还将对占各自税目数比例5%的其他产品实施20%的部分降税。
6月,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第五轮谈判在首尔举行,双方就服务、投资和金融领域展开进一步磋商,重点讨论服务市场开放度、加强投资者保护等双方关心的问题。
倪月菊表示,双边自贸协定的签署大幅提升了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为推动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