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科技、时尚、绿色三大重要领域 中意共享时尚创新合作未来
时尚产业同为中意两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意大利最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名片。在产业互补的基础上,两国不断加强在时尚产业链各个环节和领域的合作,时尚合作已成为中意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杠杆。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两国时尚产业的利益契合点增多,深化合作迎来新机遇。
中国是意大利时尚产业界重要的合作伙伴。意大利时尚工业联合会执行主席、意大利国家皮具制造商协会主席里卡多·布奇里尼日前在杭州出席2019中意时尚峰会暨中国服装杭州峰会时表示,意大利时尚产业拥有超过6.5万家企业,产值达955亿欧元,其中66%是依托出口实现的。目前,意大利时尚产业相关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额正在逐年增长。
新形势下,时尚产业的发展路径以及中意时尚合作如何共享机遇是两国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日前于杭州艺尚小镇举行的2019中意时尚峰会暨中国服装杭州峰会上,与会的中意两国时尚产业领袖和品牌高管就此展开了探讨。
中国驻意大利前大使孙玉玺表示,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互联互通会促使中国产品畅销世界,中国将成为全球商品的分销中心。人才聚集、企业众多、中等收入人群不断增长以及全球化、自由贸易、多边主义等都赋予中国更大的发展优势。这也为中意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中意时尚产业合作一定会催生出奇妙的时尚化学反应,不断释放魅力与远见,智慧与担当。”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提出,科技、时尚、绿色是中意两国未来合作的三个重要领域。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带来重大变革。大数据为判断和分析消费者喜好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依据。在此驱动下,不少企业开启了从顾客、研发、生产、物流到零售的全链路、数据化管理转型之路。
“以前,新品需要提前9个月设计、3个月生产,现在需提前2个月设计、15天生产,快反则仅需2天设计、6小时生产。”由传统服装企业向全链路数据化、智能化、时尚平台型公司转身的伊芙丽集团董事长钱晓韵感慨,产品设计和生产周期已大大缩短,这给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中意两国时尚产业共同应对挑战,携手推动创新可实现联动发展。
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为全世界的好产品、好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意大利时尚行业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中国消费者不仅通过海外旅行和线上购买的方式选购意大利时尚产品,相关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线下销售也在稳步增长。
“中国是全球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市场,消费额逐年增长。目前,GUCCI等品牌的强劲增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亚洲消费者的贡献。”意大利米兰THE ONE MILANO高级成衣展执行副主席、意大利国际皮草协会副主席、FURECO公司主席恺撒·加瓦齐指出,18~ 25岁的“千禧一代”逐渐成为奢侈品的强劲消费者,年均消费150亿欧元,但年轻消费群体相对缺乏品牌忠诚度。与此同时,奢侈品设计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强,以适应更多群体。
与此同时,西方企业开拓中国市场也面临本地化的问题。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强调,进入一个新兴市场的时机和战略对于海外品牌而言至关重要。面对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每一个新进入的品牌都需要花费更多的耐心去学习和投入。里卡多·布奇里尼则认为,对中小企业而言,打开中国市场面临不少挑战,可以抱团发展。
PAL ZILERI(伯爵莱利)品牌CEO马可·萨纳维亚指出,现在的市场是由消费者主导的,要想在多变的零售环境中持续发展,品牌需要重新审视产品和服务,充分运用数据分析,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的期待,与消费者建立一种坚实的情感联系。
著名时尚品牌PINKO(品高)的本土化创新尝试就收到了不错的效果。PINKO目前在亚太地区的80多家商店贡献了品牌1/5的营业额,其中中国市场的占比越来越大。“一定要了解消费者想要什么。”PINKO总经理罗贝托·塞尔吉分享道,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对中国市场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创新。品牌在上海设有办事处,会将对中国消费者喜好研究的信息反馈给总部,并在设计上倾向于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同时针对官网、微信等中国消费者喜欢的购物渠道进行更为精准的营销布局。
同时,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米兰新美术学院时尚总监、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部委员会委员尼科莱塔·莫罗兹认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该贯穿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设计环节的材料选择、设计方法和文化传递都应该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
为构建常态化的沟通机制,促进两国产业的深度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国服装协会与意大利时尚工业联合会、克拉斯传媒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在峰会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