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全球资源,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将形成新格局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了《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绿皮书指出,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未来趋势一定是增长的:一方面,中国农业生产不仅存在资源性短缺,同样存在结构性短缺,中国市场对全球农业生产存在需求;另一方面,中国具备全球配置农业资源的能力,农业对外投资不仅作为农产品贸易的一个延伸,同时必将独立发展壮大,未来农业对外投资势必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新格局。
绿皮书提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8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7974亿元(折合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0.3%。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56亿美元,增长8.9%。在对外非金融类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总计1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农林牧渔业对外投资净额为25.1亿美元,按同比类推,2018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投资约为20亿美元。2017年与2018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投资有所下降,在对外整体投资技术性调整的背景下具有合理性。
绿皮书认为,当前农业对外投资存在两个平行的维度。一个维度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完全通过规范方式进行的农业对外投资。根据近年来的《中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分析报告》,不难发现这类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从利润水平来看,目前规范的农业对外投资盈利水平非常有限。
以2016年为例,中国对外农业投资流量32.9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大洋洲。其中亚洲17.1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新加坡(7.7亿美元);大洋洲8.1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新西兰(4.5亿美元);欧洲3.3亿美元,主要分布在俄罗斯(2.9亿美元);非洲1.8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毛里塔尼亚(0.6亿美元);北美洲0.3亿美元,主要分布在美国(0.2亿美元);南美洲2.3亿美元,主要分布在巴西(2.0亿美元)。境外企业设立数量分布主要也是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具体国家为俄罗斯(89家)、老挝(85家)、缅甸(57家)、柬埔寨(49家)、美国(44家)。
另一个维度则是游离于现有制度框架外的农业对外投资,尽管没有确定统计,但通过对相关企业调研可以发现,当前存在大量的对农业资源富集地区的农业投资,如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
两个维度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农业对外投资的基本特征:与正规投资所不同的是,农业对外投资往往投资规模并不大,但是利润水平比较可观。对比两种投资模式,不难得出如下结论:除战略性投资外,以获取农业资源为目的的农业对外投资更倾向陷入困境,而以获取农业收获为目的的投资相对更容易获得收益。显然,农业作为全球竞争性行业,在整体收益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以获取资源为目的的投资需要更多地考虑成本收益的因素,所以当前海外农业重资产模式需要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