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专家谈“一带一路”与伊朗
伊朗《东方报》4月29日波斯文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上表示,“一带一路“将为所有参与者带来可持续增长。伊朗《东方报》与俄罗斯、中亚和高加索地区专家巴哈拉姆进行了对话,就伊朗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讨论。
巴哈拉姆批评对“一带一路”的错误理解,指出这里的“道路”是哲学意义上的道路,指的是通过海路及地面的铁路和公路连接二十一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在2013年提出该倡议,它是一项战略性和军事性的考虑,当时因为中国和美国之间可能在南中国海和有争议的岛屿及南海珊瑚礁一个军事海军基地问题上发生冲突。
巴进一步指出中国选择这条路线来摆脱美国的压力。这个选择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美国试图以中国人权为借口,说中国从廉价生产力中获得经济利益,而这种发展威胁着美国的经济实力。其次,美国打算影响中国的能源进口,中国80%以上的能源进口通过马纳卡海峡和南海海口。在那里,美国及其盟国可以遏制中国获得能源,中国经济则不能得到预期增长,竞争力将会降低,这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目标。
巴称,中国采取“一带一路”战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通过孟加拉、斯里兰卡、南印度,以及瓜达尔和吉布提港创建新能源线,突破美国及其盟友支持的印度。同时,通过中国和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天然气和石油管道、铁路轨道和主要高速公路及中国新疆,将路线直接延伸到中国中原地区中心,连接起古代丝绸之路。
中国开发了铁路通过蒙古国进入西伯利亚地区,将货物运往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这条路线现已开始运营,要让这条路线有足够的货物运输,就需要增加它的容量。毕竟,世界上95%的货物是通过海路运输的,不可能将这一数量都通过公路和铁路运输。因此,也不能说伊朗在这方面没有积极行动。但目前古老的丝绸之路还没有到达南方。事实上,伊朗有公路和铁路的优势,在该地区仅次于土耳其,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伊朗财经部长率团参加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正积极考虑如何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因为铁路过境可以一方面促进伊朗的地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过境的经济利益,它可能在短期内对伊朗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过境将成为伊朗的一个重要优势。因为伊朗处于经济转型,而且是能源出口型国家,这意味着从伊朗得不到太多的货物交换。
伊朗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的话,中国可以通过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并前往美索不达米亚,其次是沙姆斯和中东地区,最终到达地中海。这样就可以使中国摆脱美国及地中海东部的围困,因为地中海是一个大市场。伊朗的建议是中国投资伊朗,并利用伊朗的经济转型和廉价劳动力使中国商品更快进入地中海市场。同时,这也将为伊朗创造就业机会,增加伊朗国内生产总值并提高伊朗在世界上的地位,这将为伊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他补充说,伊朗通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还可以利用双方本币交易,规避美元控制,避免美国对伊中关系的制裁,当然这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最后,巴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世界就像自助服务,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付出费用并等待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