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绝不是“债务陷阱”

发布日期:2019-03-04 14:31:40来源:新华社作者:
“一带一路”建设给这些国家带来的是发展和希望,把它说成是“债务陷阱”,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坚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和当地民众的称赞和认同,与所谓“地区霸权”毫不相干。

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举手提问。新华社发

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新任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亮相。中方愿意与美国达成何种贸易协议?“医改”有哪些新亮点?国际上对中国的批评声音是否越来越大?在一个半小时的记者会上,郭卫民回应了很多“敏感”问题。

中方愿意达成何种贸易协议?互利共赢将是个好消息

问:过去几个月,我们看到中美关系的竞争面日益凸显、合作面有所减弱,可能贸易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们看到现在双方就达成贸易协议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有人认为贸易协议不一定能够缓解紧张局势。请问发言人,中方愿意达成何种贸易协议?中方希望美方做出哪些让步?

答:中美尽快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不仅有利于中美双方,对世界经济将是一个好消息。中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同时,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的不同,中美之间难免存在一些分歧。但双方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需求远大于分歧摩擦。事实充分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一带一路”制造“债务陷阱”?没有道理!

问: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比如有舆论认为中国在制造“债务陷阱”、搞“地区霸权”,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答:“一带一路”建设给这些国家带来的是发展和希望,把它说成是“债务陷阱”,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坚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和当地民众的称赞和认同,与所谓“地区霸权”毫不相干。

今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同相关国家一道,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些地方为环保指标搞“一刀切”?查不作为,也查乱作为

问:近几年内地明显加大了整顿环境污染的力度,但也有两种反映,一是在一些地方,为了环保指标采取“一刀切”,影响了经济发展。而另外一些地方为了确保经济发展,可以说无形当中悄悄地放松了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答:一些地方为了应付环保督察,简单化地采取“一刀切”,一关了之。主管部门态度鲜明,专门制订了禁止“一 刀切”的文件及配套督察方案。在开展环保督察“回头看”时,既查不作为,也查乱作为。同时,还正在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环评“放管服”改革,大幅简政放权,对重大工程主动与有关部门搞好对接,对企业需求及时给予指导。

雾霾天气可能会有反复,但是环境治理必须坚定地往前走。

“两制”台湾民主协商有何反响?民进党当局无视民众的诉求

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说到要倡议台湾各界推举代表性人士开展“两制”台湾的民主协商,请问这项倡议至今获得了什么样的反响?

答:岛内各党派、各阶层都有表达统一的愿望和权利。民进党当局打着民意的幌子,拒绝“九二共识”、政治谈判,无视民众对统一的诉求。

广泛的民主协商可以为台湾民众提供更畅通的意见表达渠道,不仅不影响、不取代两岸协商谈判,还可以为两岸协商谈判提供坚实的民意支撑。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民主协商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国际上对中国的批评声越来越大?既有误读也有抹黑丑化

问:我们看到关于窃取技术、贸易不公平、违反人权、过度海洋主张等问题,国际上批评声音越来越大,您认为中国的声音有没有传播得更远、更广?未来在对外传播方面主要有哪些挑战?

答:放眼望去,无论是周边国家,还是世界各重要地区,我们的好朋友越来越多。

同时也不可否认,对中国的发展也有一些议论,有一些不同声音,也有人把中国的发展看成是威胁,散播“中国威胁论”。这其中,既有对中国了解不够而产生的误读、误解,也有一些人对中国别有用心的抹黑丑化,还有我们与外界沟通不够的原因。

我们也在积极开展对外传播,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促进中外之间的友好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当然,由于话语体系、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怎么样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我们也在总结,也在不断地改进创新,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