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以下简称《合规指引》)。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就《合规指引》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合规是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的前提,合规管理能力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企业遵循市场导向、商业原则、国际惯例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既促进了企业自身国际化发展,也推动了我国和有关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树立了中国企业良好形象。与此同时,也有少数企业合规意识不强,合规管理相对薄弱。
该负责人表示,为推动企业增强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意识,提升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供“走出去”企业参考。
据悉,《合规指引》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合规指引》为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提供的是基础性指导,有关方面可在《合规指引》的基础上,针对特定领域制定更具体的指引。针对企业境外经营面临的“合哪些规”“怎么合规”等实际问题,《合规指引》还相应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指引,指导企业统筹兼顾做好境外经营合规管理各项工作。
在强调境外经营活动全流程、全方位合规的同时,《合规指引》重点针对对外贸易、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日常经营等四类主要活动,明确了具体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对外货物和服务贸易,应全面掌握关于贸易管制、质量安全与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关注业务所涉国家(地区)开展的贸易救济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等。
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应全面掌握关于市场准入、贸易管制、国家安全审查、行业监管、外汇管理、反垄断、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应全面掌握关于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项目履约、劳工管理、环境保护、连带风险管理、债务管理、捐赠与赞助、反腐败、反贿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企业开展境外日常经营,应全面掌握关于劳工权利保护、环境保护、数据和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反腐败、反贿赂、反垄断、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贸易管制、财务税收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企业可以对照《合规指引》,从自身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等实际出发,加强境外经营合规管理。”该负责人表示,企业是合规管理的主体,要从全面识别合规要求、健全合规管理架构、制定合规管理制度、完善合规运行机制、防范应对合规风险、持续改进合规管理体系、重视合规文化建设等方面推动企业加强境外经营合规管理。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合规管理培训,帮助企业提高合规管理能力。加强双多边产能与投资合作机制建设,协同有关部门对外商签和更新投资协定、自贸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为“走出去”企业合规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不断完善违规惩戒机制,规范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