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家撰文:欧洲和德国应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机遇

发布日期:2018-12-21 16:53:2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作者:阮佳闻
德国《商报》刊登了杜伊斯堡港集团总裁斯塔克题为《丝路之桥》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斯塔克对“一带一路”倡议表态积极,认为欧洲和德国应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加大对华合作投入,积极参与制订合作规则,思考如何立足自身优势从中获益。


提前一天刊发在《商报》网站的斯塔克署名文章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阮佳闻):当地时间12月20日,德国《商报》刊登了杜伊斯堡港集团总裁斯塔克题为《丝路之桥》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斯塔克对“一带一路”倡议表态积极,认为欧洲和德国应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加大对华合作投入,积极参与制订合作规则,思考如何立足自身优势从中获益。

文章说,提到“丝绸之路”这一概念,人们会忆起那个梦幻般的时代:来自亚洲的黄金、精美布料和珍宝由驼队运送至欧洲进行贸易。如今,这条历史悠久的贸易线路正在实现惊人的复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将继承数百年前的成功实践,而且规模将更加宏伟。具体而言,“一带一路”将成为本世纪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该倡议包括超过900个新建机场、铁路路段、发电厂、道路、港口、电网等项目,至今已有60多个国家参与,欧洲和德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除德国外,法国、希腊、波兰和比利时等欧盟成员国也已开启合作。

文章提到,自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杜伊斯堡港以来,杜伊斯堡港作为欧洲最大的内陆港在亚洲声名鹊起。目前每周约有30辆货运班列往返于中国和杜伊斯堡之间。我们在杜伊斯堡感受到,“一带一路”这一宏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欧洲而言是一个巨大机遇。我们欧洲人应接受中国政府的倡议,足够自信,抓住机会,参与制订合作规则,在这方面欧盟尤应发挥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并非一项一成不变、细致入微的规划,只要足够投入、发挥主动,我们可以共同完善这一倡议。

贸易不是单行道,而是一座双向之桥。中国当然希望凭借“一带一路”实现自身目标,但这同时也为欧洲国家发达的工业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开拓业务提供了新的机遇。习近平主席在今年11月举行的首届中国进博会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激发进口潜力,预计未来15年进口额将超过40万亿美元。170多家德国企业参加了进博会,它们均将中方新政视为发展机遇。

文章最后表示,在同中国开展对话时,我们应自信地立足自身优势,并审视如何从中国对中亚和欧洲方向的新定位中获益。在杜伊斯堡,我们同中方伙伴积极合作,开端良好,富有前景。我相信更多欧洲城市、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也都能通过加强对华合作投入,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