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砖合作”聚拢“全球南方”共识
当地时间7月6日至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是今年1月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成员国、今年6月越南成为金砖伙伴国后,“金砖大家庭”的“首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峰会指出,“大金砖合作”要秉持成立初衷,契合时代之需,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建设公平开放的国际经贸秩序,凝聚全球南方力量,为世界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宣布的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大金砖合作”的引领作用,更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产业协同等多维度注入中国力量,推动合作机制向更高质量、更广领域发展。第一,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金砖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倡导成立的中国—金砖国家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将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推动技术共享与联合研发。同时,中方宣布设立“金鹭”卓越奖学金,为金砖国家培养工业与通信领域人才,同时依托厦门金砖创新基地等平台,累计推动177项重点任务和超百个示范项目,加速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第二,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金砖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宣布成立的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通过打造“投资金砖”品牌,促进成员国间政策对接、产业协同和项目孵化。该中心将推动本币结算、降低贸易壁垒,并探索数字贸易、绿色经济等新业态合作,应对单边主义冲击。中心计划发布年度合作报告,推动特殊经济区标准互认,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可复制的“金砖样本”。第三,以产业协同,提升金砖产业韧性。中巴签署共建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备忘录,并推动绿氢、风电等项目合作,助力成员国能源转型。金砖深海资源国际研究中心、数字产业生态合作网络等平台,推动关键矿产、海洋科技等领域的资源共享,减少对西方技术体系的依赖。中方的举措以务实合作与制度创新为核心,既回应了全球南方国家对技术自主权、公平贸易的迫切需求,又通过金砖机制将中国的产业优势、标准体系和发展经验转化为集体行动力。这些努力不仅强化了金砖作为全球南方“第一方阵”的凝聚力,也为构建更公正的国际秩序提供了中国方案。
本次会晤通过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里约热内卢宣言》,推动金砖国家进一步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第一,在政治安全领域,金砖机制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构建新型的和平安全框架。例如,金砖提出了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构想。同时,利用金砖机制也将“和合共生”的安全观推向全球。第二,在经济和金融领域,金砖机制通过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和共识,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与合作,从而促进全球南方的自主发展。在金砖机制下,金砖国家通过各种规则的对接,以及各种投资便利化和贸易去壁垒化等系列措施,推动了金砖国家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全球南方的经济自主性。第三,在文化和人文交流领域,中国提出了“金鹭”奖学金计划,旨在为金砖成员国的青年提供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为发展中国家的转型升级储备人才。此外,在全球文明倡议的引领下,金砖国家间的文化、人文领域多元化的交流将更加频繁。
尽管“大金砖合作”面临成员国协调成本增加、外部地缘压力等挑战,但其通过务实项目驱动制度创新和南方国家议程绑定,正逐步成为多极化世界的核心支柱。未来,“大金砖”的发展将充分发挥全球南方“第一方阵”的作用,引领全球南方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复兴和发展。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