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大学生就业,看服务外包的!

发布日期:2025-07-02 10:35:02来源:国际商报作者:孟妮
又到一年毕业季。2025年,1222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又到一年毕业季。2025年,1222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蓄水池”,为他们打造就业“梦工厂”,服务外包产业正在持续发力。

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中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达1720.5万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1127.6万人,占65.5%。1—5月,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24万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16.8万人,占70%。

对此,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表示,服务外包产业在吸纳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涉及领域广泛,可以为不同专业背景和技能水平的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具体来说,一是高端人才“蓄水池”作用明显。作为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其发展能够吸纳大量高素质人才就业,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稳就业大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可优化就业结构。服务外包极大优化了中国人力资源就业结构,为更多高端人才提供发挥能力的舞台,有效释放人才红利,使就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可发展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间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

人才“蓄水池”作用的持续发挥,与中国服务外包的稳定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中国服务外包发展依然保持韧性。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1—5月,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6405.3亿元,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3657.1亿元,同比增长8%。

从业务结构看,1—5月,中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1516.9亿元、715.1亿元和14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26.2%和4.5%。其中,业务运营服务和维修维护服务业务增长较快,执行额分别为444.8亿元和23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和46.5%。

随着服务外包结构的不断优化,其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郑伟介绍道,一是数字化人才需求激增。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叠加数字技术不断迭代,服务外包产业正加速向数字化转型,云计算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大数据服务等新兴数字化服务领域不断涌现,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二是高精尖人才是企业追逐的焦点。随着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逐渐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企业对研发设计、数据分析和挖掘、系统设计服务等领域的高端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三是复合型人才作用凸显。除专业技能外,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为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务需求,企业需要大量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能与国际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规则和客户需求。四是行业融合人才备受企业关注。服务外包与制造业、金融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形成了许多新的业务模式和应用场景。这要求人才不仅具备服务外包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行业的业务流程和技术特点,具备跨行业的综合素养和协调能力。

需求端的变化,也对供给端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相关人才培训机构应作何调整,才能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

郑伟给出两点建议:首先,优化专业设置。根据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需求,高校、培训机构应增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相关专业,以及数字媒体艺术、动漫设计、工业设计等创意设计类专业,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前沿的技术和设计人才。同时,对现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传统专业进行升级,增加与服务外包相关的课程模块。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培训机构应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构建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引入企业的实际案例和项目资源,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与服务外包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定向就业,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