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数字合作动力更足

发布日期:2025-07-02 10:32:45来源:国际商报作者:栾雨石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数字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

近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在广西南宁举行首批东盟企业项目签约及入驻仪式,来自越南、泰国、新加坡等6个东盟国家的16家企业正式落地,业务覆盖人工智能研发、智能应用、跨境商贸等多元领域。随着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双方携手打造的“数字引擎”动力愈发强劲,推动区域经济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蓝海。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数字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已建成中越、中老、中缅等跨境陆地光缆系统,与十余家东盟运营企业实现网络互联。多家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地区数字基础建设,助力东盟国家数字普遍服务进程加速推进。以中越友谊关智慧口岸为例,通过区块链存证系统和智能检查设备,货物通关效率提升60%,成为中国—东盟数字互联互通的典范。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更是亮点纷呈。双方跨境电商交易额以年均超20%的速度增长,2024年广西对东盟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00%,南宁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占全市面向东盟出口超58%,跨境电商已成为区域贸易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移动支付领域,马来西亚PayNet与微信支付合作实现200多万家商铺支持跨境支付,中马“数字身份互认”项目也在广西试点,未来两国公民可便捷使用MyDigitalID进行跨境金融、旅游等活动。此外,中国企业与东盟国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如中马共建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等,聚焦区块链、生成式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发展。

中国—东盟数字合作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多重战略支撑。政治互信为合作筑牢根基。双方长期保持高层互访与对话,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为数字领域的战略对接与技术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纳入数字经济专章,《中国—东盟关于推动建立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生态合作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明确数据治理、跨境流动等规则框架,为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共同发展需求是合作的核心动力。面对全球数字转型浪潮,中国与东盟国家均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东盟拥有超4.8亿活跃互联网用户,数字消费者占比达80%,而中国在数字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双方市场差异大、互补性强,形成“技术+市场”的良性互动。平台机制创新是合作的重要保障。中国—东盟“10+1”合作机制、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推动政策沟通、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例如,南宁五象云谷AI智算产业园规划建设“中国—东盟万卡算力集群”,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加速AI技术在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面向未来,中国—东盟数字合作前景可期。市场层面,中国庞大的数字市场持续扩大开放,增值电信业务试点工作已为东盟企业搭建起发展舞台。未来可通过完善规则体系,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合作规范,进一步消除市场壁垒,吸引更多东盟数字企业参与中国市场建设;同时,东盟市场的广阔需求为中资企业出海提供了机遇,双方将继续强化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如南宁李宁中心通过AI质检和智能物流系统,生产效率提升40%,年节约运营成本超200万元,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政策层面,双方将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和《联合声明》为指引,打造先行示范区域。未来可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身份互认等领域开展试点,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提升政策协同效应。技术层面,双方将依托南A中心等平台,加强技术研发协同与成果转化,推动前沿技术在更多场景的应用。此外,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安全合作,联合打击电信诈骗等跨境网络犯罪,维护区域数字生态安全。

从“基础设施互联”迈向“制度规则互认”,中国—东盟数字合作蹄疾步稳。随着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深化,双方在跨境电商、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将持续拓展,为构建开放、安全、包容、可互操作的数字生态系统注入新动能。在“数字丝绸之路”的引领下,中国与东盟必将携手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