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磨东合,肯尼亚自主发展上下求索

发布日期:2025-04-28 10:02:04来源:国际商报作者:宋微
肯尼亚总统鲁托4月22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成为自美国滥施关税扰乱全球贸易以来首位访问中国的非洲领导人。鉴于肯尼亚一直是美国在非洲的铁杆盟友,而近期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席卷全球,肯尼亚也未能幸免。此次访问不仅标志着肯尼亚的亲西方战略的转变,而且凸显了百年未有之变局下全球南方的发展出路。

肯尼亚总统鲁托4月22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成为自美国滥施关税扰乱全球贸易以来首位访问中国的非洲领导人。鉴于肯尼亚一直是美国在非洲的铁杆盟友,而近期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席卷全球,肯尼亚也未能幸免。此次访问不仅标志着肯尼亚的亲西方战略的转变,而且凸显了百年未有之变局下全球南方的发展出路。

全球发展治理体系难以解决“燃眉之急”。新冠疫情导致肯尼亚的债务偿还压力激增,美国利用其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绝对影响力,敦促肯尼亚实施财政改革以获得IMF提供的关键资金、缓解当前困局。然而,去年6月肯尼亚按照IMF要求宣布新财政法案以税收用于债务偿还,引发大规模游行示威、议会大厦被洗劫一空,导致鲁托政府撤销了该法案。然而美国主导的IMF并未吸取教训,继续推动肯尼亚进行治理改革,持续削减公共开支。而强加的紧缩措施与肯尼亚的经济现实和人民的需求之间存在根本性的脱节。挑战在于,IMF坚持肯尼亚需要削减基本服务支出,同时优先偿还债务。不断下行的偿债压力导致肯尼亚政府削减医疗等基本服务支出,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等机制举步维艰,致使许多患者陷入困厄、弱势群体处境更加艰难。可以说,过去的一年,肯尼亚陷入了未能满足IMF的债务处置条件,继续新协议谈判的死循环中,而最脆弱人群成为这一僵局的最终买单者。近期IMF又与肯尼亚财长进行了新一轮谈判,要求肯尼亚接受IMF对于公共财务的调整与监督,以换取2400万美元的支持。这引发了肯尼亚国内的强烈批评,大量民间组织呼吁政府摆脱对IMF的依赖,探索更可持续、更平等的发展伙伴。

美国单边主义行径进一步加剧发展风险。肯尼亚与美国关系特殊,被指定为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首个主要非北约盟友。去年5月,肯尼亚鲁托总统访美,成为15年来对美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的首位非洲领导人。美国给予超高规格接待。时任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南门廊迎接,并为其举行有500多名嘉宾出席的超大规模国宴,包括前总统及前总统候选人等高级别人物出席,极力渲染美方对鲁托此次访问的重视。然而,特朗普上台后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向新高,肯尼亚也未能幸免。一方面,特朗普就任总统后关闭了负责执行对外援助的美国国际发展署,并宣布暂停并重新审查所有正在进展中的援助项目,致使肯尼亚立刻丧失大量财政援助;另一方面,近期特朗普对全球挥舞关税大棒,肯尼亚也成为被惩罚性贸易关税影响的国家之一,这对肯尼亚来说更是致命打击。因为,长期以来,肯尼亚都是美国《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AGOA)的重要受益国,该法案允许肯尼亚向美国免税出口超过50%的商品。该优惠贸易计划将于今年年底到期,按照惯例会继续延期。然而美国滥施关税导致肯尼亚的预期化为泡影,彻底激怒了在竞选时持明确亲西方立场的鲁托。由于传统盟友美国征收贸易关税并撤回援助,鲁托只能积极寻求新的市场、项目融资和投资者。

中非合作为全球南方注入发展动能。受新冠疫情及全球经济衰退影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难以完成,美西方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导致国际支持持续缩水,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严峻的发展困境。在此背景下,全球南方加强合作、实施自救似乎是唯一出路。目前,中国是肯尼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其主要融资来源国之一,肯尼亚被公认为中国在非洲最重要的“一带一路”合作伙伴。鲁托此行继续拓展与中国的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为应对发展风险、推动自主发展注入动能。一是希望中国提供更多的援助资金,继续支持肯尼亚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帮助肯尼亚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包括延伸标准轨距铁路(SGR)至乌干达边境的马拉巴等;二是拓展双边贸易,并增强肯尼亚在亚洲的贸易影响力;三是吸引商业投资,共同探讨贸易、投资、数字创新和工业增长方面的新机遇,探索建立一种更加可持续的融资模式,缓解债务负担。

鲁托总统此次访华正值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剧烈变动、肯国内新近改组政府发展压力下行的关键时刻。鲁托此行携多位内阁部长和高级政府官员,访问议程多元,凸显了此次访问对于肯尼亚发展的重要性。正如鲁托在访问前表示:“这次国事访问对我和肯尼亚人民来说都是莫大的荣幸。它体现了肯中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也为肯尼亚提供了一个拓展互利关系的机会。”中肯在发展领域的深度合作不仅为非洲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也为全球南方的复兴与崛起提振了信心。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