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发布日期:2025-04-11 10:15:55来源:国际商报作者:蓝庆 新田庚
我国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的卓越成绩证明,我国不仅能够保持自身经济增长活力,还能为全球经济向好恢复发挥中国力量。

当前,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负面声音在国际上甚嚣尘上,试图按下中国经济发展暂停键。然而,我国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的卓越成绩证明,我国不仅能够保持自身经济增长活力,还能为全球经济向好恢复发挥中国力量。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深入落实。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共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先后成立20余个专业领域多边对话合作机制,取得了一系列沉甸甸的合作成果。一是“硬联通”走深走实,当前,共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建设已基本形成“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总体架构。中欧班列运力强劲,2025年前两个月,中欧班列西通道累计通行班列2619列,同比增长8.1%;“丝路海运”发展迅速,航线数量达到132条,通达46个国家的145座港口,累计开行超1.8万艘次,贸易额约195亿元;空运潜力不断释放,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已与10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双边航空协定,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二是“软联通”不断深化,我国国家标准委已同4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标准化机构签署54份合作文件,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展标准互认450余项,深化标准合作交流,便利双边经贸往来。三是“心联通”持续深入,我国通过设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开展友好城市结交活动等多种举措,深入筑牢共建“一带一路”社会根基。

多双边合作交流机制与平台催生更多成果。首先,我国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第13届部长级会议取得“1+10”的务实成果,并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电子商务领域达成新协定,同时,我国在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中也达成多项经贸共识,为区域及全球经贸往来提供更多有利条件。其次,我国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等机制促进多边对话交流的重要作用,达成一系列便利双方经贸往来的新成果。2024年,我国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与秘鲁签署自贸升级协定,推动与塞尔维亚、马尔代夫和新加坡等国的自贸协定或升级协定生效实施,同23个非洲国家签署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此外,我国也通过举办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和链博会等大型国家级展会,为加强贸易投资合作打造新平台。2024年我国服贸会共发布200多项融合创新成果,两届广交会、进博会和链博会分别达成交易额496.5亿美元、800.1亿美元和1520亿元,成绩均十分亮眼。

贸易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我国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欧美传统市场仍然保持增势,2024年双边贸易额分别增长1.6%和4.9%;其次,新兴市场成为我国大部分贸易量的重要来源,我国已同东盟连续五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金砖国家、中非合作、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等多边对话交流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对这些国家进出口贸易也实现快速增长,增长率均保持在5.5%以上;再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外贸“朋友圈”中的地位更加重要,2024年我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首次超过50%。双向投资方面,我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再创新高,空客、大众等知名跨国企业继续增资中国,更多优质外资投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利用外资逐步呈现高端化趋势。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平稳增长,2024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8.5亿美元,同期增长10.5%。其中,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336.9亿美元,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此外,我国还通过高水平建设中白产业园、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和中国—乌干达姆巴莱工业园等多个境外合作园区,为提升相关国家工业化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添薪蓄力。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惠及范围广泛。完备的基础设施是中国同其他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坚实底座。交通设施方面,中企参建和承建的雅万高铁、中老铁路、肯尼亚蒙内铁路、佩列沙茨大桥及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等一系列重大基础工程项目陆续投入使用,运输服务不断丰富,为当地经济社会带来显著效益。能源设施方面,埃塞俄比亚吉布三水电站、阿达玛风电项目、摩洛哥努奥光热电站和埃及本班光伏产业园等清洁能源项目也极大地帮助合作国家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和实现能源转型。在数字新基建方面,我国已为巴基斯坦、老挝、埃及等1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援建了数字基础设施项目,助力国家间数字经济普惠式发展。

新技术合作为各国发展带来新机遇。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是全球技术创新的重点方向。在数字技术方面,中国已与23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推动跨境光缆设施建设,促进数字基础设施联通。同时,我国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数字技术支持,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在绿色技术领域,我国已与埃及开展可再生能源系统规划与稳定控制技术联合研究;此外,我国还主导发起“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为绿色“一带一路”提供科技支撑。

(蓝庆新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田庚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