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机遇同行,走进“春天里的中国”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日前,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已然成为在各个场合被广泛引用的“金句”。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定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这是全球投资者的高度共识。
市场潜力大、营商环境好、政策服务优,中国的引资优势无需过多铺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引资“磁场”能量级不断提升,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的增量空间不断拓展,超过123.9万家在华外资企业的经营业绩单就是最好的印证。即便在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蔓延的背景下,中国提供的增长稳定性依然为外资所看重,这也是他们矢志不渝与中国同行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事实上,近年来外界对中国吸引外资的疑虑情绪和质疑杂音一直都有。有人说,202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明显,试图以此来证明中国没有吸引力了。但如果从全球横向对比看,中国的引资规模约是墨西哥的3倍,是印度和巴西的1.3倍左右;纵向对比看,近10年中国年均引进外资超过1200亿美元,比之前10年翻了一番,增势明显。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形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交出的引资成绩单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不仅如此,从中国的发展阶段来看,其自身经济结构亦在不断优化,由此创造出的机遇吸引着越来越多轻资产、重服务、有内核的外资进入中国,这也让外商投资的“成色”更足、“含金量”更高,更加贴合中国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味紧盯“数字”的起起伏伏,反而会忽略中国吸引外资的初心所在,也会在嘈杂的舆论声浪中被带偏轨道、失去定力。
近段时间,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到博鳌亚洲论坛,“消费升级”“AI动能”“绿色元素”“创新孵化”等一系列热词频频出现在跨国公司高管的发言中。对于很多关注中国的外商而言,他们已经不仅着眼于中国市场规模之“大”,更重视结构之“变”,如“Z世代”崛起、银发经济和县域经济等。这些消费升级迭代催生了新的细分领域,使得外资纷纷寻芳而至——美国礼来制药近期就有多个重大投资项目在中国落地,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文睿说,对中国市场实现更强劲增长抱有很高期望。
在创新领域,中国的强大潜能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随着“具身智能”“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DeepSeek异军突起,外界纷纷认为2025年或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关键时点。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叠加产业配套优势,促进了更多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同时也吸引了无数有远见的外资企业的目光——西门子与海尔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宝马沈阳研发中心诞生了iX3等反向输出全球的车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如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所说,如今的中国,已经从松下的“重要市场”转变为“全球创新中心”与“研发中心”,“中国是外企技术迭代的试炼场,帮助我们提高全球竞争力”。
诚然,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在华外资企业利润下降,甚至退出中国市场的案例。这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属于正常现象,也是企业的自主选择。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消费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选择趋势更为明显;另一方面,中国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有更优质的产品、更过硬的技术、更前沿的研发,这对在华外资企业主动适应变化、及时优化经营发展战略也是重大考验。可以说,吸引外资是一场优势互补、彼此调适、追求共赢的双向奔赴。
东方潮起处,世界共星河。在这场双向奔赴中,中国向新向好的经济发展态势让外资更加认可“中国机遇”。近日,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汇丰、野村等外资金融机构均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赞叹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相信中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在全球经济增速低迷的当下,这份信心如炬,照彻未来。未来已来,与中国同行,不仅是外资企业顺应潮流的战略选择,更是把握时代机遇的必然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