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奏共同发展新乐章
从1月5日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陆续访问纳米比亚、刚果(布)、乍得、尼日利亚这四个非洲国家。这是中国外长连续35年“雷打不动”、坚持开年首访必访非洲的外交传统,充分彰显了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非传统友谊始终历久弥坚。
中非发展起点相似,在相互支持中锻造了坚实的革命友谊。中非合作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自身面临严峻发展任务的情况下,仍然真诚地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独立自主发展。6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10国时提出了《中国处理同非洲及阿拉伯国家关系五项立场》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为中非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八项原则”指导下,中国援助非洲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派遣了大量医疗、农业等领域专家支持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时期,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项目作为见证中非友谊的丰碑,被非洲当地人民誉为“自由之路”。
冷战结束后,非洲一度被大国博弈所弃,而中国对非洲的发展融资模式却不断创新升级。随着中国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对非援助开始引入优惠贷款模式,加大力度引导和扶持中国企业对非洲进行开发合作,有力地支持了非洲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能源资源类开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帮助非洲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中国还利用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支持非洲建设了学校、医院、供水等大批减贫和民生类项目,推动发展成果惠及脆弱群体。
新世纪以来,中非合作论坛将中非发展合作推向系统化、机制化。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中非各领域交流合作进入到机制性、计划性、系统性的全新合作阶段,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也有了新平台、新机制。从“老八项”到“新八项”,从“十大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再到“九项工程”,中非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互帮互助、深度合作。中国不仅帮助非洲建设了涵盖基建、产业项目的“物质文明”,还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推动了教育、文旅、智库等人文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全球南方崛起,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同引领全球南方的蓬勃发展。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指出,“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提出中非要携手推进“六个现代化”、推进实施“十大伙伴行动”,为非洲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和活力。
“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新定位彰显了中非关系“非同一般”的特殊性,诠释了中非始终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中非共同见证了全球南方的大团结,以中国和非洲为关键成员的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展望2025年,中非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各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丰富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携手维护全球南方的共同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