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我们准备好了吗?

发布日期:2024-12-26 14:23:39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张凡 万泽玮 傅志辰
编者按:还有10天不到,2024年就将结束,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2024年,中国外贸外资工作克服挑战,成绩斐然。展望2025,这方面将有哪些新趋势、新机遇,出海企业、外贸行业应如何把握?我们邀请了多位经济界专家和企业代表,一起展望2025年有关外贸、外资、出海等领域的形势。

编者按:还有10天不到,2024年就将结束,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2024年,中国外贸外资工作克服挑战,成绩斐然。展望2025,这方面将有哪些新趋势、新机遇,出海企业、外贸行业应如何把握?我们邀请了多位经济界专家和企业代表,一起展望2025年有关外贸、外资、出海等领域的形势。

1. 如何看待2024年的全球贸易投资形势?2025年全球贸易将呈现哪些新趋势?中国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联合国贸发组织资深经济学家 梁国勇: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最新估算,2024年全球贸易可望增长约3%,达到创纪录的33万亿美元,这一数值较上一年增加了约1万亿美元。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增速明显快于货物贸易。具体而言,2024年服务贸易增长约7%,贡献了全球贸易增量的半壁江山,即约5000亿美元。相比较而言,全球货物贸易在2024年预计仅增长2%,其总量仍低于2022年的峰值。

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情况看,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速超过发展中国家,而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的贸易在各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数字转型的驱动作用不可低估。例如,三季度通信设备和办公设备的进出口贸易各增长13%。相比之下,由于需求放缓,汽车贸易在三季度下降约3%。

中国是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增速将显著高于世界整体水平,以人民币计价可望达到5%左右。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以美元计,进出口总值5.6万亿美元,增长3.6%。其中,出口3.2万亿美元,增长5.4%;进口2.4万亿美元,增长1.2%。

东盟仍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比提升至15.8%,其次为欧盟(12.8%)和美国(11.2%)。民营企业引领了中国的贸易增长,前11个月进出口总值增长8.7%,占比达55.3%,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前11个月达到13.7万亿元,增长8.4%。其中,集成电路1.03万亿元,增长20.3%;汽车7630亿元,增长16.9%。两者均逆势而进,可圈可点。

展望2025年,美国潜在的政策变化成为制约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可能给多边贸易体系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稳定带来显著风险。作为对美贸易顺差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欧盟更容易受到关税措施的影响,因而应妥善应对。另外,越南、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对美贸易顺差大国也可能面临一定风险,不可掉以轻心。

2. 中美、中欧经贸关系在2025年将向何处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刘英:2025年中美经贸关系的最大变数来自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特朗普已经声称要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对中国产品征收60%关税,但他最终对华采取怎样的关税政策,还要看他是会继承第一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还是延续拜登政府的关税政策,他并不一定会真的把关税加到那么高的地步。如果他真的敢把关税加到如此之高的地步,那么高关税推升高通胀,高通胀要高利率来控制,再加上37亿美元的高债务,美股能否撑得住将是一个问题,撑不住就会导致高风险外溢,一旦风险外溢,则必须为此做好准备。世界经济最为担心的是美国高风险,在美股上市的企业会受到影响,我们也看到美国全国零售商的破产倒闭及商业地产的低迷,高利率会否引发美股的闪崩,会否引发更大风险,可能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副研究员 杨成玉:今年以来,我国对欧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欧洲各界对华经贸合作立场明显“回摆”,反对“脱钩断链”渐成欧洲社会共识。虽然中欧之间在电动汽车、市场准入、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分歧依然存在,但在应对气候变化、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高度国际合作共识。美国大选加剧政治极化,彻底改变美国在自由贸易上的立场,损害欧洲出口导向型政策,特朗普毁约退群的特质也将损伤欧盟在规则标准方面的既有优势。当前国际环境为深化中欧关系形成利好,中欧彼此在捍卫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立场上相互依赖,双边经贸优势互补性进一步凸显,更有理由继续朝着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

3. 刚刚过去的2024年被称为全球大选年,中企在海外面临多重风险。在即将来到的2025年,您认为中企在世界各国将面临怎样的风险,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应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刘宏: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球大选之年背景下,各国政治格局的变动、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都给中企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展望2025年,中企在全球面临的风险将更加复杂多变,但只要我们能够提前预判、积极应对,依然可以抓住机遇,实现稳健发展。

地缘政治风险:随着有关国家政治格局的变化,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可能发生深刻调整,可能会对中企海外投资和运营带来影响。中企需要密切关注东道国的政治动向,评估潜在的政治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缓解措施。

合规风险和文化差异:合规风险和文化差异也是中企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中企需要遵守国际规则和当地法律法规,加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管理,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也是中企在海外成功的关键。

经济和汇率风险:全球经济波动和汇率变化可能对中企的海外业务造成影响。企业应加强经济形势分析,采取适当的金融工具对冲汇率风险。

供应链和物流风险: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增加,中企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以应对可能的供应链中断。

技术和知识产权风险:随着全球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的推进,中企在海外可能面临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挑战。企业应加强研发投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同时合法合规地使用他人的技术。

总体来看,中企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合规建设、强化本土化经营;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强化国际合作,为中企海外经营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江泰保险风险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郑葆:2025年,全球企业都将面临由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冲突、不断动态变化的经济政策,以及更加复杂的安全挑战所造成的快速变化且支离破碎的世界格局,跨境投资和经营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政治方面,2024年大选年不平静落幕,美、英执政党落败,特朗普回归;印度、南非被迫联合组阁,政治一贯性下降;日、法、德、韩均经历或即将经历重大政治变动;随着特朗普2.0对外输出压力,是否引发各国的政策随动,制造更多政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走出去企业所要面临的最大风险。

经济方面,在发达国家不断增加的债务负担、单边制裁、保护性产业政策和关税威胁下,国家干预经济渐渐成为全球趋势,由此在全球范围引发严重且广泛的贸易保护主义、资源保护主义问题,全球供应链碎片化更加严重,通胀恐在波动中持续,加剧企业的金融货币风险、供应链风险、合规运营风险和成本风险。

安全方面,地缘冲突升级为战争的阈值变得更加模糊,极端、宗教和独狼式恐怖活动增多且呈现跨国扩散趋势,在中东欧、中东、南亚、非洲部分国家和中南美洲投资经营的企业可能面临更为紧张的地缘安全威胁。

科技方面,企业不仅面临着技术选择复杂化和阵营化问题,还必须应对负面舆情掺杂深度伪造技术通过网络化手段形成“病毒式传播”泛滥的问题,企业辨识、应对虚假信息和不实信息的运营成本压力剧增,数据安全成重要难题。

环境方面,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全球极端天气事件的规模、持续时间和强度,对企业应对气候灾变风险能力和防灾减损韧性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从而进一步加重成本控制压力。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激励或主动出海,竞争风险、决策挑战和跨文化风险会变得越来越需要关注。

应对策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评估风险。先自审,后评估,再出海。务必全面审视地缘政治和经济图景,识别和评估外部和内部风险,完成尽职调查,制定进入策略和路线图,杜绝盲目和仓促。

二是管控风险。从开发源头就强化风险管控,在观念和机制上强化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制定预案和应对策略。

三是抵御风险。强化对自身脆弱性的研判和改进,适度预先进行压力测试,切实提高风险应对韧性。

四是转移风险。重视保险在风险转移中的作用,增加供应链的厚度和渠道,依托平台构建产业联盟,丰富属地融入内容与形式,根植本地。

4. 2025年,中国吸引外资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 胡麒牧:2025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将会有更多不确定性,这客观要求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创新的思路来吸引全球资本来共享中国市场红利,同时助力我们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从机遇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我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推动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标准和规则,全球产业资本能够更好地享受中国市场红利,获得更多市场增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利于产业资本布局中国。二是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中美利差收窄,从资产风险收益比的角度来看,外资有配置更多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三是随着一带一路共建的深入推进,不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也有投资中国的需求。

从挑战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特朗普上台,我们可能将面临来自美国的更多贸易保护和脱钩断链的压力,这使得一些产业资本从规避政策风险的角度无法市场化地考虑在中国布局的问题。二是如何融入新的国际经贸合作机制如CPTPP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总的来看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的市场规模、产业和基础设施体系、优质产业工人和工程师群体的优势没有发生变化,科技创新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只要牢牢抓住产业变革升级的历史机遇,同时坚定不移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推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国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只会更强。

5. 如何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北京华夏工联网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促进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委员 王喜文:回顾2024,我们见证了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在2024年,许多企业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了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人工智能,企业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显著提高。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很多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技术领先的优势地位。

同时,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也在这一年得到了充分体现。许多企业通过优化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组合,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展望2025,相信许多企业将继续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这需要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努力:

首先,应把握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革命性突破的红利,通过持续创新,开发出更多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其次,应注重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素质的提升,通过培训和技能教育,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同时,企业还需优化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赛力斯集团副总裁 康波:赛力斯通过跨界融合发展,发挥长板优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同时,赛力斯坚持科技创新实践,落地了行业领先的赛力斯魔方平台、赛力斯超级增程、智能安全体系等一批成果,筑牢技术“护城河”。

赛力斯打造了“汽车产业大脑”生态下的世界级超级工厂,工厂中机器人数量超过3000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实现100%质量自动监测追溯,质量管控精度达到发丝级,率先应用万吨级一体化压铸机,并将智慧港口级运输技术首次运用在汽车工厂生产场景,以领先智造技术,保障了产品的高质量交付。

同时,赛力斯正在积极推进供应链的“集成化”和“集聚化”,构建了以与华为跨界合作为核心,包括众多头部供应链企业的“1+1+N”合作生态关系,实现高度的零部件集成和供应商本地集聚,共同设计、共同研发、同步生产。沿着“集成化”和“集聚化”的思路,赛力斯已经将以前的300家一级供应商集成到100家,其中有20家是世界级的供应链企业,极大的提高了供应链协同效率和创新能力。

6. 出海是2024年火热讨论的词汇,2025年出海会继续火下去吗?会呈现哪些新趋势,建议哪些新赛道,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会有哪些新机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院长 王海文: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应该更加坚定有力,由此才能在逆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复杂形势下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强化全球合作,持续提升自身能力,以积极应对脱钩、断链的挑战,寻找和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走出去”将呈现出以下新趋势。

一是市场更加多元。尤其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金砖合作机制的深化,RCEP的持续推进,拉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市场机遇不断扩大;

二是主体更加多样。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等将越来越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平台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动力和有力支撑。

三是渠道和模式更加丰富。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等模式不断扩大,方兴未艾的数字贸易成为企业“走出去”必须高度关注的领域,同时对外合作的内涵更加丰富。

四是行业领域持续拓展。随着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精尖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伴随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深入实施,更多的服务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推动企业发展。

总体而言,企业“走出去”要持续强化战略意识、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加关注全球特别是重点区域国别经贸发展的形势,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相关贸易协定带来的优惠和发展机遇,推动自身合规性经营和风险应对能力,从而在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中取得新的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