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正的多边主义破解全球产业链的地缘政治困局

发布日期:2024-12-12 13:30:59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罗仪馥
美国大选结果公布后,国际社会对特朗普回归后可能进一步强化保护主义与对华脱钩政策的关切与日俱增,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

美国大选结果公布后,国际社会对特朗普回归后可能进一步强化保护主义与对华脱钩政策的关切与日俱增,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事实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自萌发之日起就一直随着世界市场要素的变化而处于动态演变过程中,因此通常也被视为市场力量的产物。直到2017年特朗普首次就任美国总统,全球产业链前所未有地在政治力量的作用下发生剧变,其背后的政治因素开始受到高度重视。

全球产业链重塑

是市场与政治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产业链真正成型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生产分工格局大致固化,总体表现为发达国家在全球产业链占据上中游的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与设备生产环节,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中下游的加工组装以及上游的部分原材料供应环节。在此过程中,全球产业链的变化主要是各产业链环节内部份额的分配,而未涉及某一类国家的跨环节跳跃。近年来,各界对全球产业链重塑现象的观察与讨论主要是基于中国在产业链中地位的相对变化来展开的。它可以从市场驱动和政治干预两个方面加以解读。

从市场角度看,全球产业链重塑一方面可指中国从产业链中下游环节逐渐跻身上游环节,并可能与发达国家共同引领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可指中国所承接的全球加工制造业分流至其他发展中国家且其“世界工厂”地位可能因此受到削弱。这两种情况是长时间以来中国要素禀赋动态升级所促成的结果,即中国资本、技术要素的数量与质量迅速上升,而劳动力要素优势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有所弱化。

从政治角度看,全球产业链重塑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通过产业政策与外交手段拉拢或施压,驱使跨国企业将相关产业迁离中国并回流至发达国家及其盟伴国家,试图封锁中国跻身全球产业链上游的渠道,同时抢占中国在产业链中下游的既有份额。这是美西方国家在地缘政治或大国竞争思维的主导下,运用政治手段或政策工具干预全球产业链的过程。

上述两种力量既有同向而行的部分,又存在相背而行的部分。前者指一些中低端制造业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这也是近年来全球产业链重塑最直观、最主要的表现。在政治因素与市场力量形成合力的情况下,这部分产业链的重塑速度较快。后者主要涉及中国能否进入全球产业链上游,以及制造业能否回流并在发达国家成功落地两个问题。目前来看,由于政治力量反市场力量而行,全球产业链重塑在这两个问题上虽有所表现,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一方面,美西方国家的封锁或将延滞中国跻身全球产业链上游的速度,但也可能间接增强中国的技术自主性,最终反而提高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上游国家的潜力和质量。另一方面,制造业虽然出现了回流发达国家的态势,但这些国家的高生产成本将使相关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相关企业最终可能无法实现规模生产并难以为继。因此,过度地强调市场力量或政治因素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的作用,都是有失偏颇的。

特朗普回归

或将引发全球产业链新一轮动荡

近来,多家在全球产业链中负责芯片封装、测试的制造商计划或正在赶赴越南投资建厂,继中低端制造业转移浪潮席卷东南亚之后,中高端制造业的转移势头似乎正在显现。韩国Hana Micron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向越南投资1.3万亿韩元(约合66.95亿元人民币)以扩大传统内存芯片的封装业务,该公司此前已在越南建成一座芯片封装工厂;作为世界上芯片封装和测试外包服务业中最大的独立供应商,美国安靠科技也宣布计划向越南投资16亿美元建设一座面积20万平方米的工厂;早前英特尔在胡志明市已建立一家封装与测试工厂,且该厂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芯片后端工厂。这些现象的密集出现与特朗普再次胜选美国总统相互映衬,预示着全球产业链即将迎来一段新的剧烈变动期。

根据竞选时的表态,特朗普在再次上台之后可能对中国加征60%的关税,这相当于对制造业迁离中国施加又一道很重的政治力量。为阻滞中国在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崛起,特朗普还可能加大力度限制芯片等高端零部件对华出口。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中国相关行业(如高性能手机、笔记本等)的研发与生产秩序。简言之,在特朗普2.0时代,全球产业链重塑将在上一轮重塑的基础上有所加速、扩大和深化。

由于特朗普还可能对其他国家征收10%的关税,全球产业链的新一轮变动也许会出现新的态势与特征。过去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对象国的企业需要更加迫切地考虑赴美建厂或者寻找替代出口市场。相较而言,前一种对策难度更大、周期更长,因此短期内寻找其他出口市场成为相关企业的有效策略。在此情况下,除美国以外具有市场潜力的国家或地区在新一轮产业链变迁中或将具备更大的引力,在产品出口方面存在互补性的国家之间“抱团取暖”的情况也可能日益突出。综合起来,全球产业链可能真正陷入碎片化的混乱局面。市场力量或许能让产业链的跨国合作得以延续,但政治力量可能使产业链不再具有“全球性”。

真正的多边主义

是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应有之义

从特朗普首次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全球产业链就已陷入地缘政治困局,即由于政治力量的介入,原本应该在市场力量主导下平缓波动且有规律演进的全球产业链出现了剧烈震荡,其中还包含着更大的不确定性。这种地缘政治困局或将在特朗普2.0时代进一步深化。特朗普1.0时代的全球产业链重塑尚可较为明确地辨别受益者和受害者,但在可能即将来临的全球产业链动荡中,原来受益者的前景也变得难以辨明。在此背景下,世界大多数国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愿望与共识可能日趋强烈。这也许是相关国家联合行动的良好契机,而中国所主张的真正的多边主义也能为此提供理念支撑。

作为重塑全球产业链最主要的政治力量来源,美国相关行动的底层逻辑是单边主义与小多边主义。单边主义表现在一系列贸易保护、投资关注政策的实施,小多边主义则表现在构建多个具有排他性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盟。这些行动以美国的利益为先,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严重破坏。

真正的多边主义区别于美国推崇的单边主义和小多边主义,更强调利益的共享性、合作的包容性与协商性,更有利于凝聚深受全球产业链动荡之害的国家或地区。事实上,真正的多边主义对全球产业链具有维稳作用在实践中已获得一些检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自2022年正式生效以来,RCEP通过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等规则增强相关国家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效应,降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或受阻对区域内国家生产秩序的干扰。与此同时,RCEP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不排斥其他国家的加入,成员国仍可以与RCEP以外的国家保持密切的产业链合作。由此,RCEP就像一个网络平台,各成员国基于该协定的合作可以广泛辐射至世界各国,更有助于维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产业链稳定。以RCEP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未来以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实践可以从建立公平公正的规则、推动产业协同升级、创建风险共担机制等方面展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