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近|在“上合故事”里感受“和合”向上的时代力量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刚刚参加完高考的17岁男孩阿尔努尔挎上背包打算“去哈萨克斯坦看一看”,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踏出国门;在吉尔吉斯斯坦,50岁的伊戈尔爽快购入一架“中国智造”无人机,“买给儿子作生日礼物”;在浙江温州,电气设备运营商李卫臣正在规划去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考察行程,“那里年轻人多、发展潜力大,值得投资”……
“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2023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这样说。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每一年都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同与会各国领导人共同为上合组织发展擘画蓝图。
民齐者强。上合组织将自身发展同人民福祉紧密相连,写就一个又一个国家发展、民众受惠的“上合故事”,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汇聚澎湃的时代力量。
“将安全问题同发展问题统筹考虑”
阿富汗东部帕克蒂亚省山丘连绵,松林茂密。这里出产的松子颗粒饱满、香味醇厚,是阿富汗重要出口商品。
“从前为补贴家用,冬天村民会砍下松枝,到城里卖柴,好几座山都被砍秃了。”村民钦·穆罕默德对新华社记者说,当地老百姓以前都靠放牧和种植糊口,如今运往中国的“松子包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销路打开后,赶上丰收的年份,村民们都来打松塔,最多能有600多人。”他说,“我们每人每年能挣800到1000美元,收入增长了二三十倍,孩子们现在都能吃饱穿暖了。”
阿富汗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解决好经济发展问题。小小松子成为合力解题的一个“金点子”。在中阿双方共同推动下,2018年中国开设从阿富汗直飞进口的“松子航线”,每年超过千吨的松子直接运到中国,为阿富汗农户创收以千万美元计。
2022年11月,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首批阿富汗松子完成一站式报关等业务。阿富汗松子加工商人古尔·拉赫曼说,这一平台为阿富汗商品进入更广阔市场打通渠道,有力带动了当地就业,“我的工厂雇佣了180多人”。
上合组织有9个成员国、3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2012年,阿富汗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多年来,上合组织高度关注阿富汗问题。
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峰会上多次谈及阿富汗问题——“我们要应对好阿富汗局势,加强同阿富汗安全合作”“愿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同其他成员国为促进阿富汗民族和解和经济重建作出努力”“我们要继续发挥‘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等平台作用”……
“将安全问题同发展问题统筹考虑,是中国和上合组织安全观念的独到之处。”阿富汗卡丹大学国际关系学者贾拉勒·巴兹万说,中国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为包括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思路。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从倡议制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到推动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从加强同联合国、亚信会议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沟通协调,到在巴以问题、叙利亚问题等热点问题上积极发声,上合组织秉持“上海精神”,持续深化“上合大家庭”成员之间互信和互利合作,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宁作出积极贡献。
“上合合作始于安全领域,如今已涵盖政治互信、经济发展、人文交往等方面,形成彼此补充和支撑的整体。”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博拉特·努尔加利耶夫说,“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在上合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得到各国领导人的高度赞誉。”
“我们会继续照看好眼前这片松林。”35岁的阿富汗村民米纳·古勒还未走出过大山,但已感受到,周边国家实实在在的支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希望”。
“相互成就发展振兴的美好愿景”
22岁的哈萨克斯坦姑娘艾格丽姆从大学毕业后,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找到一份“超出想象的工作”——跨境直播带货。经过一年多努力,她在社交平台TikTok上的账号粉丝数已超3万人,月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月收入近万元人民币。
“中国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实惠,在哈萨克斯坦很受欢迎。”艾格丽姆告诉新华社记者,她希望攒下学费去上海或广州继续深造,“中国有很多新颖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蕴藏很多机会,我想走得更近、学习更多。”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合作示范区。在合作中心5.6平方公里的全封闭区域内,中哈两国和第三国公民无需签证即可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出入,每人每日有8000元人民币免税购物额。
“上海合作组织各国都处在发展关键阶段,应该发挥山水相邻、利益交融的独特优势,坚持开放合作导向,相互成就发展振兴的美好愿景。”在202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保障人员、货物、资金、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打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现代农业合作增长点。
2018年6月上合青岛峰会期间,中国宣布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上合示范区)。6年来,上合示范区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依托“海陆空铁”多个渠道,打造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北达蒙俄、南至东盟的国际物流格局,开通中欧班列线路32条、累计开行3200多列,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累计213.4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到70%。
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不同上合组织国家展馆展示着本国特色产品。俄罗斯展馆里,伏特加、蜂蜜、巧克力、面粉以及套娃、围巾等产品琳琅满目。协助运营展馆的俄罗斯客商斯韦特兰娜说,上合示范区的开放理念、数字化管理和高效运营“为经贸合作创造新红利”。
“上合组织国家正开辟经济一体化和国家现代化的新途径。”巴基斯坦“一带一路”问题专家凯瑟·纳瓦卜认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同上合组织的发展目标紧密衔接,有效促进地区间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科技要素的流动,激发地区发展潜力。
“文明包容和对话的重要平台”
“我们要促进各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心灵相通,使睦邻友好合作事业永葆活力。”习近平主席一直关心关怀上合组织框架下的青年交往。在2023年7月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未来3年,中方将向本组织国家提供1000个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名额和3000个‘汉语桥’夏令营名额,邀请100名青年科学家来华参加科研交流”。
今年4月,2024年“汉语桥”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学生春令营在新疆开营,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的近500名青年学生参加。乌兹别克斯坦学生阿罗法特也是其中一员。
阿罗法特和小伙伴们到访新疆、北京和东北地区,爬长城、游图们江,访问博物馆。令她最难忘的是,大家一起在长城脚下植树,将写有自己中文名字的卡片挂在树上,“青年人的友谊很真诚,我们愿意相互理解、彼此支持”。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最牢固的基础在于文明互鉴,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心相通”,“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进步”……习近平主席对“上合大家庭”的殷殷寄语,为上合组织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提供思想指引。
举办上合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成立传统医药产业联盟、举办上合组织国家扶贫培训班、多所鲁班工坊落地中亚、为本组织国家的民众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成立上合组织国际博物馆联盟……上合组织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扶贫等领域打造一个又一个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推动人文交流蓬勃发展,不断加深各国民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大二学生阿赫罗尔在学校孔子学院学到一口流利中文。今年,他报名成为塔吉克斯坦“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的翻译志愿者。能协助中国医生医治本国的患者,这让小伙子“很有成就感”。今年9月,他就要到浙江大学留学了。“我想了解书本和视频里那个多姿多彩的中国,努力学习,做好塔中友谊的桥梁。”他对新生活充满期待。
在6月20日举办的“2024·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对话”上,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表示,“上合组织始终致力于促进各国人民间相互理解,发展并丰富文化、文明内涵”。
“上合组织已是文明包容和对话的重要平台。这符合广大欧亚国家的共同利益。”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说。
谋稳定、求发展、促民生、担道义,上合组织正凝聚团结合作的磅礴力量,为推动地区国家现代化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和实践,未来将书写更多互信互利、共同发展、文明融合的动人故事。(参与记者:赵戈、邹学冕、张继业、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