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日期:2024-05-02 08:18:42来源:欧洲时报作者:林恩
近年来,葡萄酒、奶酪、肉制品……越来越多法国农副产品来到中国家庭的餐桌上,丰富了中国家庭的食品供应选择。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4月30日报道】近年来,葡萄酒、奶酪、肉制品……越来越多法国农副产品来到中国家庭的餐桌上,丰富了中国家庭的食品供应选择。

时间退回到2023年4月,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两国决定加强农业、农食、兽医和植物检疫领域的伙伴关系。另外,中方愿同法方打造“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全链条快速协同机制。

“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全链条快速协同机制,已成为中法合作的亮丽名片。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蔡彤娟看来,这一链条不仅展示了中法两国在农业、食品加工、物流运输和餐饮服务等领域的紧密合作,更体现双方对高质量产品和高标准服务的共同追求。“这一过程,对双方来说既是机遇,也有挑战。”

蔡彤娟认为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问题。在食品供应链中,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这需要在法国农场实施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农产品在生长、采摘、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还需要在运输和分销过程中保持高质量,避免食品损坏或变质。这需要高效的物流系统和严格的质量监控机制。

第二,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的挑战。法国和中国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这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法国农产品的接受度。因此,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法国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语言障碍也需要得到克服,以便在供应链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第三,成本和价格的问题。法国农产品在运输到中国的过程中,需要面对长途运输、关税、税费等多重成本。这可能会使得法国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影响到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因此,需要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运输成本、寻求政策支持等方式,来降低法国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第四,市场接受度和品牌建设的挑战。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于法国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通过市场推广、品牌建设、消费者教育等方式,提高法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还需要与中国的餐饮企业、零售商等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法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

蔡彤娟提到,这一全链条的建立将促进中法两国的贸易往来。法国作为欧洲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其优质的农产品如葡萄酒、奶酪、面包等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通过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条,法国农产品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中国消费者的餐桌选择。同时,中国的优质农产品也将通过这一链条进入法国市场,为法国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食品选择。这种贸易往来的增加,将有助于两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一全链条的建立将提升两国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蔡彤娟表示,通过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监管,可以确保两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将有助于提升两国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增强消费者对两国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这一全链条的建立还将促进两国在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国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美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链条的建立还将推动中法两国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两国人民互信和友谊。”蔡彤娟表示,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未来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