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对我国港口发展的启示
岁末年初,又到了全球各大港口比较吞吐量和排名的时段。虽然统计口径和发布机构有所不同,但与过去几年相似的是,中国港口保持着在集装箱吞吐量和排名方面的优势。例如这段时间被热议的“202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标准箱(TEU),连续14年排名世界第一位”新闻就是对上述事实的回应。然而,有个问题却值得思考:为什么自2010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冠军名次被上海港反超后,新加坡港的国际影响力仍然经久不衰?
这不妨从新加坡港为何能从马六甲地区脱颖而出说起。事实上,马六甲海峡这条交通要道、黄金水道涉及的国家远不止新加坡,周边的马来西亚、印尼也占据“近水楼台”优势。不过,新加坡港却一直是国际货轮通过马六甲海峡时停靠的首选地。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新加坡港口工作人员工作高效、配套服务完善,装卸效率高,不可控因素较少,综合成本可控等等。因此,新加坡港在所在区域稳居领头羊位置,坐拥全球著名的黄金水道,仅凭此就占据了较大优势。
新加坡港的另一套复合型“操作”也值得一提。比如鼓励和培育大批海事服务企业聚集于此,配合港口发展高技术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并发展成为国际炼油中心。与此同时,新加坡并不只有用于商贸的海港,还大力发展旅游业,港口和城市相映生辉,整体形象大大提升。新加坡港由此形成的是复合型的综合竞争力,既包含硬实力也包含强劲的软实力。这样一来,即使规模在一些年份中被其他港口反超,新加坡港仍然可以位于世界港口前列。
反观我国不少港口,如果能在集装箱吞吐量已取得规模优势基础上积极借鉴“他山之石”,将能获得更多长足发展。
在学习新加坡港打造多层次、复合型竞争优势方面,我国一些港口首先需要前瞻性的全盘规划和不断积极尝试。因为这种多层次、复合型的竞争优势不同于单项优势,也远比单项优势更考验一个港口的综合能力,难以通过大力发展智慧港口这一项或其他某几项就简单实现。
在借鉴新加坡港经验时,我国港口还应更加重视提升服务水平和软实力,既要强硬件,也要强软件。实践不断证明,数量、规模可以短期冲刺达标,但服务水平和各种软实力的建设却不能立即奏效,更需要久久为功。在这方面,我国港口降低各种隐性费用,提升规范性和透明度属于基础部分。此外,我国港口还应在减少不确定因素冲击,让装卸货物的时间和成本更可预期,提升客户整体满意度等方面不断努力。其背后牵涉的因素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更多也更广泛,比简单地添置智能设备、更换一款提速装置的难度更大。
此外,除了新加坡港,日本的一些港口虽然从集装箱吞吐量上已被中韩港口甩在后面,但其港口运营效率仍然备受好评。这些都是包括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在内的中国优秀港口,在迈向世界一流港口过程中需要汲取经验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