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新能源项目融资转型升级探讨
[本网已获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授权转载。]
中东地区是传统能源优势地区,历史上依靠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获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目前,传统能源在中东地区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22年,火电(包括煤、油、气等燃料来源)占该地区总装机容量约90%。然而中东地区也是坚定拥抱新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开发策略的地区之一,海湾地区主要国家纷纷推出各自的节能减排规划,新能源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近些年,中东地区新能源开发进入快车道。2022年,沙特光伏发电量由2013年的22MW增长到440MW,并且仍在快速增长。按照国际能源署测算,未来该地区布局的新能源电力项目装机容量将超过192GW,其中光伏项目占到42%以上。据估计,未来五年,中东北非区域进入运营的光伏投资项目超过50亿美元,并且仍有价值150美元的新项目进入开发阶段。
我国企业参与中东项目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参与海外基础设施项目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国内众多金融机构也响应倡议,积极为海外项目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使得国内承保商可以通过“EPC+F”“投建营一体化”等方式参与海外项目竞争,补足了海外项目的金融短板。
2020年我国宣布“双碳”目标以来,国内企业纷纷加速布局新能源项目。2020年,晶科与Marsdar等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再次中标了阿联酋的Al Dhafra 光伏项目,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七家银行组成的银团为该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2021年,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公司参股沙特红海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旗下的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总包建设。2022年,黄河水电公司和ACWA等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了沙特ArRass光伏电站项目,上能电气参与项目建设。同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通过买方信贷支持了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巴林铝业电站升级扩建项目。另外,中国信保以及部分中资银行在中东设立工作组或分行,对该地区新能源项目提供支持,积极推进参与该地区项目融资。
综合来看,我国企业参与中东地区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热情高涨,尤其是2020年以来加速趋势明显。
二、存在问题
下文从不同的市场参与方角度分析存在问题。
1.承包商
承包商虽然参与项目较多,但是盈利困难成为阻碍发展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是该地区新能源市场竞争充分,光伏中标价格连年下跌,开发商为控制成本而压缩工程预算;二是,承包商如仅承担EPC工作,谈判地位低,往往只能靠价格竞争;三是,中东业主喜欢用欧美标准和设备,聘用欧美咨询和监理机构,成本远远高于国内同业。新能源项目设备所占比例更高,进一步压缩承包商利润;四是,业主往往因为融资机构要求,在保函、履约、索赔等方面增加承包商负担,使得承包商承担的风险更大;五是,国内承包商往往缺乏熟悉当地情况的团队和人才,遇到突发情况需要花费更多成本解决。
2.开发商
主要问题在于项目经验少,难以主导完成项目开发。中东地区招标方对开发商实力、本土业绩等方面的较高要求,将大部分中国开发商排除在外。近些年有国内企业逐渐通过参股、联合开发等形式参与当地项目开发。另外,开发项目少难以锻炼人才,而人才少反过来也不利于新项目获取。
3.金融机构
中资金融机构在当地的新能源项目经验也较为匮乏。通过案例对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融资成本较高。笔者曾经观察到,针对同一个项目,国内金融机构报出的价格普遍高于西方同业;二是,融资条件比较苛刻。在中东成为主流的新能源项目融资,其无追索的结构并不受中资机构广泛认可;三是,团队和人才问题,这在金融机构表现更为突出。国内与中东地区融资习惯差异大,对项目风险的理解以及风险把控方式的选择有很大不同。如果没有充分熟悉当地情况的从业人员,那么不仅项目难以推动,融资转型升级尝试也将缺乏动力。
综合来看,承包商地位弱势、盈利困难是当下最迫切的问题,然而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开发商以及金融机构还难以形成合力,仅靠承包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不利局面。
项目融资转型升级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面对我国参与中东新能源项目融资及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破题的“题眼”就在融资。金融机构在项目执行中往往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因为融资能否落地直接关乎项目能否顺利执行。因此,项目业主往往会特别重视金融机构提出的要求,比如满足中国成分的要求,鼓励使用中国标准等。
从实践来看,有时调整一个规范标准,就可能给承包商节省大量的成本开支。我国金融机构如能通过有竞争力的融资方案介入项目,带来的作用有:一是有助于节省整个项目的开发费用,提升开发商以及承包商的竞争力;二是缓解承包商的谈判压力,帮助承包商争取有利条件;三是带动更多中国设备“走出去”,促进中国设备和中国标准国际化。
打通融资路径,带来的另一方面价值就是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近些年随着该地区宏伟的基础设施愿景计划出台,有海量资金和建设需求。这时我们提供优惠的人民币融资方案,应可以获得业主的兴趣。中东许多国家对华贸易逆差,具备人民币还款的潜力,这样一方面项目还款来源有保障,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我国外汇支出,另外也无形中鼓励了业主选择中国标准和中国设备,可谓一举三得。虽然现在这些国家尚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去美元化结算,但EPC+人民币融资无疑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项目融资转型升级举措的可行性探讨
在探讨相关措施可行性之前,有必要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短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金融机构参与项目少,承包商盈利困难;中期看核心问题是调结构,创造绿色融资的中国品牌;长期看根本问题是构建一整套融资的中国标准和中国体系,运用中国模式帮助中东实现绿色转型。
一、短期举措
1.加强业主营销,实现项目融资的国际化视野和本土化服务
参与中东地区新能源项目的业主基本都是大型电力开发商,有专门的融资团队,对于国际电力融资市场十分熟悉,一般不需要承包商协助融资。以往在传统能源领域还常常出现的承包商帮助融资的情况已经非常罕见。因此,金融机构需加强对业主的营销,直接与业主沟通融资方案,探索建立区域服务机构,实现本土化服务。
2.加强对于中国成分、中国标准的引导,降低项目准入门槛
一是,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的项目,提倡加强与承包商的横向沟通,认真核查中国成分,在商务洽谈中呼吁业主更多使用中国标准。政策性金融机构肩负着促进本国成分“走出去”的使命,在这方面优势明显,例如中国信保作为官方ECA机构,在参与融资的项目中都会有关于中国成分的最低比例要求。
二是,降低项目准入门槛和融资成本。一方面,笔者建议进一步扩展项目准入门槛,只要项目中国成分达到要求,那么金融机构就可以介入;另一方面,建议对于中国成分含量更高、使用中国标准更多的项目,在融资成本上给予优惠。
二、中期举措
1.加强与国际金融同业的项目合作
要想树立中国自己的融资品牌,就有必要在学习、分析西方同业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创新。
例如,阿布扎比Al Dhafra项目、迪拜的光伏公园都已经能够看到中资金融机构的身影。通过参与这些项目,我国金融机构可以共享项目融资文件,近距离观察融资结构,加深对项目各参与方的了解,为自身的机制设计、机构调整、产品创新提供参考、储备人才。笔者在项目合作中发现,西方金融机构已经将ESG理念深度嵌入审批流程,对处在发展上升期的新能源项目,风险容忍度更高、审批链条更短,值得我们借鉴。
2.探索人民币融资
人民币国际结算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中东区域内,我国已经与阿联酋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与沙特等国也在推进当中,然而通过人民币进行融资的项目却十分罕见。一方面是出于政治原因;另外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许多项目中国成分并不高,人民币融资用途有限;二是中东大部分能源业务还没有实现人民币结算,人民币来源渠道有限。
短期举措如能取得良好效果,中国标准在中东地区将获得更大影响力,中国成分获得有效提升,从而部分解决人民币融资的经济阻力。届时,国家就有条件在中东建立区域性人民币结算中心,串联双方的石化原料和新能源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
3.顶层设计,打造中国融资品牌
打造中国融资品牌,有必要进行机构改革,鼓励创新。而机构改革离不开顶层设计和加强投入。一是,对有效开展人民币项目融资的金融机构适当放松外汇管控,探索人民币融资和结算的有效互通;二是对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力度。
在中东市场,我国金融机构与西方金融机构竞争,势必要进行部分利益让渡,为了提升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有必要给予支持政策,如提供贷款优惠便利等。
三、长期举措
1.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项目融资体系
当前我国参与国际项目融资,主要还是依靠银行或者银行+ECA机构的模式,方式和来源比较单一。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时,随着我国经济总量、政治地位进一步提升,在国际项目融资领域,有必要承担更多角色,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体系。
一是,丰富融资渠道。除了银行渠道融资以外,在债券、股权、基金、财务投资人等多领域进行探索。
二是,构建权威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对于非银行渠道融资,市场投资者对项目评级有较高需求。目前我国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建设还比较初期,而国际主流评级机构已经开始为中东区域IPP新能源项目的绿色债券进行评级。长期来看,我们需要打造能够比肩惠誉、标普、穆迪等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公司,构建我国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
三是,成立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融资协会。目前西方国家主导在不同领域成立了协会性机构,如能源领域的国际能源署(IEA)、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经济领域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等。其中像OECD就具有协调成员国融资政策的作用。我国参与过国际项目融资的金融机构不在少数,虽然有发改委、商务部等政府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但尚缺乏一个行业性组织,供金融机构、开发商、承包商等进行行业交流和自律。发起成立类似协会,可以扩大我国海外项目融资的影响力,有效分担政府压力。
2.探索新的国际项目融资标准
目前西方主导的“环境、公司和社会治理”(ESG)融资标准,是西方话语权体系在项目融资领域的一个具体体现。在中短期,我们为了近距离观察该体系的运行规律,学习其中的先进理念,需要主动拥抱这套标准。然而长期看,我们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融资标准。构建我们自己的融资标准不仅有重要意义,也具有可行性。
一是,目前主流的ESG标准是西方国家从自身发展阶段和价值观出发构建的一套体系,并不一定适合广大的低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比2008—2021年世界银行以及中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提供的国际贷款,可以发现世界银行主要投向公共管理以及社会福利机构,而中国的贷款主要投向能源电力以及造血能力更高的基础设施领域。对于低收入国家而言,促进经济增长、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往往是最紧迫的事项。国内金融机构对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升级制造业项目更感兴趣,这一热情未来可以上升到标准层面,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融资领域的一个具体体现。
二是,未来出现的技术突破可以为构建我们自己的融资标准提供契机。如果我国能够在新能源领域率先实现革命性突破,那么无疑将为我国技术输出以及国际项目融资领域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基于此打造自己的项目融资标准,实现技术与金融的相互促进。
综上,通过国际项目转型升级“三步走”,希望帮助承包商根本性扭转在项目中的被动地位,培育国际知名的电力开发商,树立我国国际项目融资品牌,并借助在中东市场取得的经验,打造我国自己的国际项目融资体系,助力中东实现新能源转型,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最终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山东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