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不能简单填补美元缺口

发布日期:2023-06-01 13:14:27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张凡
各国之间的贸易本币结算越来越多,尤其是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东盟以及拉美等经济体都逐渐开始强调本币结算;黄金成为各国央行的追捧对象;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寻求更大的自主权……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正在掀起“去美元化”浪潮,特别是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疫情冲击全球贸易、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政治化”、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因素影响下,“去美元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各国之间的贸易本币结算越来越多,尤其是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东盟以及拉美等经济体都逐渐开始强调本币结算;黄金成为各国央行的追捧对象;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寻求更大的自主权……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正在掀起“去美元化”浪潮,特别是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疫情冲击全球贸易、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政治化”、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因素影响下,“去美元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发布的专题报告显示,在“去美元化”浪潮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截至2022年底,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降至59%以下,达到1995年以来的最低值;国际投资者持有美债的数量在2021年达到高点7.74万亿美元;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比例从2010年30%多上升至目前的40%,相较2015年的高点45%有所下降,但仍处在比较高的水平;美元在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量占比从2010年的31.8%提升至当前的43.5%,相较2016年和2019年的50%有明显下降,但仍处于最高水平等等。

面对这样的情形,一方面,美国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持美元霸权地位;另一方面,美元本身的变化以及外围经济体的需求改变推动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这样的双重博弈影响着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走向。

“国际货币多极化的趋势不可改变,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新技术的影响十分不确定,但地缘政治的快速变化和发展可能会加速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转变,因为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底层关系是地缘政治关系。”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CMF主要成员王晋斌看来,经济多极化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度演进形成了货币多极化的经济政治基础。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美元损失的份额由其他货币分享,其中人民币分享的比重最大,达到了1.613%。在过去几年中,人民币是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上涨最快的单一货币,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新机遇。

中国国际期货公司总经理王永利认为,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地缘政治的影响,利益集团要形成不同的、实力较均衡的货币区域,有可能催生出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格局。

“不应该将目前的动荡与过去每十年出现一次的美元指数的变化相提并论,因为中国的崛起引发了拐点性的变化。本次变革不同于过去美元地位的波动,甚至可能与美元—黄金脱钩事件的影响等价齐观。”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认为,美元国际地位的下降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充要条件。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一定要守住基本盘,尤其是要使人民币在交易、支付、投资、储备等方面有扎实的支撑,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填补美元地位下降带来的缺口实现国际化。

“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侧重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化。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在全球占比依然较低。”王晋斌表示,在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应坚持金融账户的审慎管理和推进,同时加大贸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扩大对外开放,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未来,要逐步将我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与货币影响力匹配起来,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与会其他专家学者也对下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确保经济稳定增长,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拓展人民币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积极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国债市场的对外开放,加快人民币对外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加快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探索数字人民币国际贸易及投资应用场景等。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