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欧互动将有哪些新姿势?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欧关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甚至可以说,中欧关系如何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的发展方向。而中方始终高度重视同欧盟的关系,中欧双方经贸和民间交流也从未间断。2023年,中欧关系会不会出现新的机会窗口?中国对欧外交政策将会如何?即将到来的全国两会和外长记者会,或可以解答一二。
高层互动将为中欧关系注入稳定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近日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时表示,双方可积极筹备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这一迹象表明,当下,中国非常重视与欧洲搞好关系。
马克龙4月初或访华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环球网、上海澎湃新闻网、参考消息网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表示,我们需要继续维护中欧关系的传统和基础,进一步展现制度性开放的优势和高水平对外合作的优势。
过去一年,中欧高层的密切互动为2023年的中欧关系注入了稳定性。中欧将会重启许多原有的合作机制,克服这三年的相互认知的消极因素。同时要增强中欧关系在应对其他大国关系影响时的韧性,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不受制于第三方。
崔洪建认为,我们应意识到欧洲在变、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变局之下,怎样更新中欧关系,为中欧关系谋求更好前景,是2023年需要做好的事情。
据悉,法国总统计划今年4月访华,讨论能源、贸易和俄乌冲突等问题。马克龙可能成为继朔尔茨之后第二位(在北京)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会晤的欧洲领导人。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或将抢在马克龙前面。去年11月,她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期间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接受访华邀请。届时她的议程可能以商贸为主,而中国领导人的议程将更具政治性。
分析指出,尽管中国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不受西欧欢迎,但欧盟各主要经济体仍然认为,它们必须优先考虑与中国保持稳定关系以保护其商贸利益,并希望中国能以乌克兰和西方接受的方式帮助结束俄乌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部2月24日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引发欧洲国家高度关注和赞赏。
中欧互为最大经贸伙伴之一
分析指出,近期,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但这不是中欧关系的全部,挑战之外,中欧双方也在寻求进一步的合作机会。这些努力包括去年下半年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先后赴华访问等。
目前,中欧互为最大经贸伙伴之一,双方在双边和多边层面还存在大量合作空间。展望2023年,中欧关系将会在充满潜在挑战的背景下继续向前发展。中欧合作关系前景依然广阔。
崔洪建表示,中欧关系虽承受压力,但仍具有强大韧性。在变局之下,我们要维护中欧关系的传统和基础,为中欧关系争取更好前景。
谈到未来中欧关系走向,崔洪建指出,过去三年受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影响,中欧关系承受一定压力,同时中美、中俄、欧美等大国关系也对中欧关系带来影响。尽管如此,中欧关系仍具有强大韧性,中欧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经贸合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