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携手经贸投资创新 共筑可期未来
“全球创新投资论坛:中国-欧洲创新投资大会”9月1日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开幕当日以线上方式举行,探讨中欧经贸与投资合作、可持续与气候变化投资、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赋能金融服务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表示,中欧经贸关系已由传统贸易投资逐渐发展到全产业链合作,合作领域已经拓展至航空航天、生物、光电、电子、材料等高端技术领域。而且,中欧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发展潜力大,是全球经济稳定的支柱性力量。
在他看来,中欧携手维护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受到的巨大冲击,提振全球经济信心,是中欧两大经济体应有的国际担当。
王轶认为,未来在绿色环保、服务贸易、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技术领域,中欧可进一步发掘合作潜力,更加深度地对接各自的发展战略,深化利益融合,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更大的作用。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晓燕认为,在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重重挑战下,贸易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趋势不可逆转。中国与欧洲早已捆绑在同一艘命运之船上,在时代的惊涛面前,要携手前行,共同引领和开创未来。
在张晓燕看来,中欧商业贸易和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加强同欧洲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始终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不二选择;不断深化中欧之间的资本流动,识别预防金融风险,共同建设市场的标准,是推动和促进科技创新合作的必要之举。
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路睿(Rahul Ahluwalia)表示,中英建交50年来,两国货物贸易额由3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超过1000亿美元,双边投资从0上升到5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英国最大的货物进口来源国和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对象国。
“而且,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金融等领域,中英两国企业是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核心。”他认为,未来中英双方将有更多的机会深化合作,互利共赢。
匈牙利驻华大使馆金融事务公使霍瓦实(Laszlo Havas)称,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一周,匈牙利就与中国建立了双边外交关系,过去70多年来,匈中两国保持了全方位的友好关系。正如中国的“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匈中两国的合作与友谊一直如此。
“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多年来一直在蓬勃发展,2021年匈中双边贸易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双边科技合作也充满了活力,两国在文学、音乐、艺术、舞蹈、教育等领域也开展了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霍瓦实说,匈牙利有益扩大与中国在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和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