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的欧洲观》报告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国观智库举行

发布日期:2022-08-04 08:20:32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
外交部欧洲司参赞孙明晰认为,在未来展开对话中,中国应当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寻求互利共赢。应当就全球治理问题达成共识,共克时艰。

7月22日,北京国观智库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在北京共同召开“中国青年的欧洲观”报告成果发布会。该报告是艾伯特基金会资助,国观智库联合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共同执行,整理分析中国主要城市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对欧盟各国,特别是对德国的感知与态度,以及寻找加强中欧和中德青年之间理解与交流的路径,进而寻找发展中欧、中德关系的”青年方案“。该项目总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中国青年的欧洲观问卷调查研究报告》、《当代中国互联网社交媒体用户的欧洲观》、《全面加强中欧青年交流为不确定性世界提供一些稳定性》。

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首先,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康怀德致开幕发言。他表示,中欧双方都拥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文化。人文交流对促进中欧关系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属于青年人,而研究双方青年对彼此的认知会给双方关系发展带入新的动力。在谈到报告的内容时,他表示,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为增进双方的了解提供了诸多便利。不过,仅通过互联网了解仍旧无法全面了解彼此。疫情以后,双方的青年应就多个领域进一步展开线下交流、面对面交流,尽最大努力让双方全面了解彼此。

开幕式发言后,会议进入报告发布环节,由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小劲主持。《中国青年的欧洲观问卷调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主要城市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对欧盟各国,特别是对德国的感知与态度整体上为正面积极,出现“欧胜于亚”“欧优于美”的格局。青年认为中欧关系虽有竞争,但更多是合作者和朋友的关系。

《当代中国互联网社交媒体用户的欧洲观》分析出中国互联网社交媒体用户对欧洲总体呈现稳健持中的情感取向,同时拥有强烈的“现实反应”和“议题反应”特点。这些与用户的平台选择、使用习惯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有关。

《全面加强中欧青年交流为不确定性世界提供一些稳定性》则提出加强中欧和中德青年之间理解与交流的路径。根据中国青年对欧洲、特别是对德国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中国互联网社交媒体用户的数据分析,进而探索出4种发展中欧和中德的“青年方案”,即“智库+青年”、“媒体+青年”、“教育+青年”和“外交+青年”。

报告发布后,专家分别对三份报告进行点评。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认为,未来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欧双方青少年的了解,除了关注中国少年的欧洲观,应进一步了解欧洲青少年的中国观。在德国的经历让他发现,诸多德国青少年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甚至部分青少年仍旧对中国充满误区。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欧洲青少年进行实地研究,以便为存在的误解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认为,关注中欧的关系发展需要从四个观念出发,分别是中国对中国的观念、欧洲对欧洲的观念、中国对欧洲的观念和欧洲对中国的观念。目前,许多专家已经强调了中欧对话的重要性。未来,需要关注如何对话、如何在对话上讲究策略十分重要,而讲究策略的前提离不开上述四个观念的支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同样强调了青年对于促进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世界局势的动荡给中欧关系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不少欧洲国家对中国充满误区。未来,中欧对话应当以问题导向出发来开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外交部欧洲司参赞孙明晰结合自己在欧洲的经历,认为不论从政治体制、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国与欧洲存在着巨大差异,加之欧洲受经济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欧洲对未来充满焦虑。在未来展开对话中,中国应当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寻求互利共赢。应当就全球治理问题达成共识,共克时艰。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