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品牌在英国的缘起和发展

发布日期:2022-06-24 16:53:32来源:欧洲时报英国版作者:
如今,中国春节活动已是英国体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春节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努力,也离不开春节文化背后的价值理念。

春节民俗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走到哪里,春节也就到了哪里。华侨华人移居英国已有200多年历史,春节也经历了许多发展和变化。100多年前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约14万中国劳工被英法两国招募到欧洲。远赴重洋、背井离乡的他们不会错过每个农历新年的庆祝,以此换来疲惫生活中一分难得的休息和娱乐。

如今,中国春节活动已是英国体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春节发展至今经历了许多变化。春节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努力,也离不开春节文化背后的价值理念。

从唐人街到市中心

起初的春节活动主要集中在华人社区,伦敦的春节活动则主要在唐人街。

20年前,唐人街的春节活动经过伦敦华埠商会、伦敦市政府、西敏市政府、伦敦旅游局、伦敦发展促进署等各方的共同努力,首次“走出”唐人街,改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举行。

一开始有人担心会影响唐人街的客流量,但经过时间考验,这个“破圈”之举还是“站得高、看得远”。

华埠商会秘书长黄萍:

我第一次参加华埠商会举办的春节庆典时,惊叹于这个春节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也为这个庆典的组织者和大量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而感动。我很高兴能加入到这个团队,帮助打造这个最棒的春节活动,废寝忘食而乐此不疲。来自中英两国的艺术家以精湛的技艺生动演绎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为中英文化交流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几十万到场的英国民众、华人华侨和外国游客无不为之倾倒折服,叹为观止。庆典日还举办了年味十足的新春集市,售卖年货和特色小吃,让游客品味和体验最地道的中国春节民俗文化,让华侨华人有机会重归自己的文化家园。今年是第21个年头了,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春节庆典增加了英国电视台和新媒体的平台,节目越来越丰富,“朋友圈”越来越广,是每年伦敦的重要文化盛事。

伦敦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廷(OBE):

伦敦华埠商会是每年伦敦新春庆典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为办好这个盛典,我和华埠商会各位同仁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每当我看到活动受到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加深了中英之间的友谊,再大的辛苦都化作了喜悦。2002年之前,新春庆典仅在唐人街举行。2002那年,我和商会决定要在伦敦地标性场所——特拉法加广场举办春节庆典。当时不乏反对之声,华埠商家担心在广场举办庆典将带走人群,使唐人街损失大好商机,而且广场活动耗费巨大。我推心置腹地说:“庆典在唐人街举办,庆典就永远只能是局限于华人的活动,一定要到伦敦标志性的特拉法加广场去办,春节庆典才能走向英国主流,走向国际!”。从那年开始,伦敦华埠商会主办的伦敦新春庆典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吸引数十万民众观看和参与,在疫情下也坚持在伦敦地标特拉法加广场和伦敦眼点亮中国红,区域性舞台转变成国际化的大舞台,共享中华文化之美。庆典得到伦敦市政府、西敏市政府、伦敦发展促进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英国女王和历任首相每次发来诚挚的贺信,感谢华人对英国社会做出的非常巨大的贡献,并强调中国文化是英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伦敦市长也高度评价这一庆典“春节庆典活动为伦敦这座伟大的城市文化多样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感谢这个世界上最棒的新年庆祝活动。”英国媒体对庆典都赞誉有加。BBC说这是亚洲外最大的新春庆祝活动;《金融城早报》、《每日邮报》等刊登了大量美图,赞赏它是中国以外最大的新春庆祝活动。伦敦发展促进署的官员表示在伦敦每年的各项推广活动中,很少可以和中国新年活动相媲美。

从各美其美到美人之美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中英文化交流的持续深入,英国春节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渐渐丰富起来。1995年1月,中国驻英国使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音乐会,既有中国旅英青年学生和艺术家演奏西方古典曲目,如1980年代到英国发展的胡坤等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以及在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深造的青年学生;也有曾在中国学习艺术的英国朋友演绎中国名曲或京剧唱段,如曾在北京戏曲学院学习的Ione Meyer与中国台湾学子Liao合作京剧《扈家庄》等。当然也有中国用西方音乐的形式创作的中国作品,例如旅英的中国女高音李小萍演唱《我爱你,中国》等。到场的英国朋友非常欣赏音乐会中西合璧的创意。已故的前英国驻华大使麦若彬当时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使馆参加这样的活动。1997年,皇家音乐学院赴华与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世纪剧院举办了类似的演出,时任驻华大使韩魁发说,这是两年前在中国驻英使馆那个创意的延续。

这样巧妙地结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演员和节目确实是驻英国使馆的一次新尝试,其初衷既是为中外艺术家展现风采提供机会,也是为推动中英文化交流、宣介中国文化。今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已经融汇在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中。例如旅英钢琴家肖荻与她的英国好友们从2012年起,连续10年举办“肖荻与友”音乐会,通过精彩的中西曲目讲述中英友好故事。再如2018年发起的“一带一路”中英国际音乐节,2020年首次“加盟”“欢乐春节”,也是中西合璧、美美与共的生动例子。中英音乐家的互动、中西乐器的碰撞,为英国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音乐盛宴。

1995年,荣幸受邀参加使馆首次举办旅英的青年音乐学者音乐会,我记得当年就犹如回娘家过年的兴奋,演唱《我爱你中国》正是表达我们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记得那场音乐会曲目短小精悍,不仅有欧洲古典音乐也包含了中国的京剧以及中国的艺术歌曲,音乐会后在场的英国古典音乐界人士在交流中,欣喜感慨能在使馆庆祝中国春节首次欣赏这种形式的音乐会,令人难忘。

从单主体到多主体

英国的春节活动广泛在英国各地“开花”。以伦敦为“圆心”,春节活动遍及爱丁堡、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布里斯托、朴茨茅斯、布莱顿、纽卡斯尔、贝尔法斯特、普雷斯顿等英国大城小镇。近几年,来自中国的艺术团组,如上海民乐团、南京小红花艺术团、上海戏剧学院、贵州省歌舞剧院等,都曾应邀参加这些在当地举办的春庆活动并演出。疫情以来,旅游办及其合作伙伴用融媒体平台,把国内外、英国首都与各地有代表性的春节活动信息尽可能集中在一起呈现,使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欣赏。

著名汉学家、英中了解协会副会长吴芳思博士认为驻英文旅团队及合作伙伴“在疫情下保持了与英国不同地区的文化联系,利用数字技术的帮助,让项目合作者得以远程参与,普通观众得以居家欣赏各地的春节庆祝活动。春节期间我们可以通过你们的枢纽页面,浏览不同地区乃至来自中国的春节活动,充实人们居家防疫的精神需要。这很有意义——因为对两国来说,更多的理解、更深的友谊是非常重要的,而更多的理解要靠更多的互学互鉴来实现。”

2019年伦敦博物馆春节故事会。(图片来源: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

春节活动不限于“华人圈”,日益成为共享的节日。每逢春节,许多英国小学就会安排春节主题活动,贴窗花、做剪纸、穿红衣、听故事,都是生动的文化体验。到博物馆过大年也是英国家庭重要的亲子活动。英国国家博物馆、英国国家画廊、科学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格林尼治天文台、伦敦博物馆、苏格兰博物馆、布里斯托博物馆、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等文博机构都曾举办春节亲子日活动。

除了传统的舞龙舞狮、武术表演、故事会、手工课,还有博物馆专门开发的中国主题藏品路线可供游览体验。英国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等主流演艺机构也曾举办新年音乐会。

春节更是英国商家吸引中国游客的重要节点,过年“买买买”似乎在英国也同样流行。

从热运行到冷思考

2020年之后,线上春节活动逐步丰富。2021、2022年“欢乐春节尽在指尖”携手中英合作伙伴在驻伦敦旅游办及合作伙伴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平台推出,包括贝尔法斯特、伯明翰、布里斯托、卡迪夫、爱丁堡、格拉斯哥、伦敦、格林尼治等地举办的春节项目,还有来自国内“中央厨房”的文旅盛筵,持续用中国春节蕴含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陪同在英同胞以及英国民众居家抗疫,共克时艰。

2020年中英国际音乐节海报。(图片来源: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

伦敦旅游办及其合作伙伴连续2年在新媒体、传统媒体平台推出“欢乐春节·尽在指尖”活动,一方面借助数字手段丰富疫情下的春节活动,另一方面用传递中国春节文化中所蕴含的4H(Hope,Home,Harmony,Health)理念,更加鲜明、更加充分地挖掘文化活动背后蕴含的中国精神。

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连载共两篇,未完待续)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Martin Albrow):

这4H理念不仅适用于春节,也适用于其它中国节日。

我们感受到中国的节庆活动越来越吸引世界的关注。希望、家庭、和谐、健康,这些充满了对于未来美好生活期待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同,因为正如习近平主席2021年5月31日所提到的,它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和精神。这4个H所传递的理念超越中国,走向世界,希望世界人民都能看到中国人民致力于创造美好世界的努力,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希望中国人民新年快乐,就让这个虎年赋予中国人民力量、活力,为中国人民赋能,把世界团结在一起,鼓舞我们共同克服这个时代的全球性挑战。

汉学家吴芳思(Frances Wood):

4H理念不仅适用于中国节庆,也同样适用于外国节庆。希望、家庭、和谐、健康,作为新年问候这些都符合我们的愿望。

希望是新年时每个人心中的一种情感,无论是中国新年还是西方——当我们制定新年计划时,都是基于希望的。这些希望可能是个人的——我希望我能表现得更好,我希望我能坚持锻炼计划,我希望我能努力……等等——但我们也有超越纯粹个人的希望,希望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更安全,希望不只是我们的家庭,而是所有的家庭都繁荣昌盛,希望来年没有人遭受饥饿或伤害。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尤为重要。过去,人们总是想到家,他们的祖籍。想起鲁迅的故事《故乡》,回忆童年的故乡和儿时的玩伴,对故乡的怀念,很感人。它在中国诗歌中反复出现,我认为这是一种比在西方通常对家乡的感受更强烈的情感。我想到四合院,院子里有一棵树,围墙安全地围起来,是安全和团结的缩影。我想起了中国新年期间大量的旅行者,他们都回家了。在西方,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尽管人数规模不一样!

和谐源于对家的思念,希望家内和谐,家外和谐。我们用相同的感受看待他人并看待人类同胞,我们强调相似之处和共同的愿望而不是差异。在新冠疫情流行之际,我们希望所有人身体健康,共同克服对我们健康的威胁,并互相照顾。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