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字路口”,中欧经贸如何抉择?

发布日期:2022-04-13 08:54:15来源:国际商报作者:
今年以来,随着乌克兰问题等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欧经贸关系面临哪些新情况?中欧领导人新一轮会晤释放了哪些信号?中欧经贸将何去何从?

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视频会晤。这是自2020年6月第二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中欧最高级别政治对话机制的再次重启,备受外界关注。

自2021年中欧相互进行制裁和反制裁以来,中欧关系遇到诸多挑战。今年以来,随着乌克兰问题等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欧经贸关系面临哪些新情况?中欧领导人新一轮会晤释放了哪些信号?中欧经贸将何去何从?带着这些问题,本报特邀业内专家探讨中欧经贸的未来走向。

专家圆桌

倪月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霍建国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

蔡彤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排名不分先后)

俄乌冲突背景下,稳定的中欧经贸关系

为国际局势注入正能量

从议题看,乌克兰危机是本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重要关切。双方释放了哪些信号?从短期和长期来看,俄乌冲突对中欧关系影响几何?

倪月菊:随着俄乌冲突不断激化,北约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俄乌是中欧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如果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必将对中欧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在立陶宛极力阻挠下,中欧领导人会晤仍然能如约举行并将俄乌冲突作为首要关切的重要原因。

虽然在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上中欧双方仍有进一步沟通的空间,但在国际形势持续动荡、欧洲经济面临巨大挑战的前提下,中欧作为全球两大重要力量,在保持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拓展合作共识、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俄乌冲突和平解决的大方向上,立场是一致的。因为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有助于推动双方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将为国际局势稳定注入正能量。因此,加强合作已经成为中欧的刚性需求。

从短期看,俄乌冲突已导致中欧班列部分中断,增加了海上运输的压力,进而使受疫情影响而持续上涨的海上运输价格进一步攀升。同时,持续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将抑制需求,这将给双方经济的复苏及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长期看,无论俄乌冲突结果如何,俄欧关系都很难恢复如初,因冲突产生的贸易和投资的转移效应可能进一步增进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

霍建国:俄乌冲突的爆发给本已复杂的中欧关系增添了变数。欧盟坚定支持北约,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决定增加军费开支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欧盟目前同中国在对待俄乌冲突的看法和立场上存在差异,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同欧盟关系的复杂性,现阶段重启和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挑战加大。

不过,欧盟同美国在针对俄乌冲突方面的立场亦存在明显差异。欧盟由于受能源供给等切身利益困扰,更希望俄乌早日停火,并寄望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为主张促和促谈的中国改善同欧盟的关系提供了新契机。本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举办也恰恰说明中欧双方都希望加强沟通合作,寻求新的合作点,当务之急是中欧应在解决俄乌冲突方面加强合作,力争早日实现和平,从而为中欧下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蔡彤娟:在本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举行之前,欧盟内部和外部都有破坏中欧关系的势力,企图破坏甚至取消会晤。而会晤的如期举行释放出的最大信号,即中欧双方都有关系回暖的需求。对于此时此刻的欧洲来说,中国极其重要,双方都需要用稳定的关系来共同应对面临的国际危机,用务实合作来推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发展。

中方则呼吁欧盟有更多的战略自主,并再次重申了“共同发展,开放合作”八个字,表达了同欧盟一道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目标,摒弃以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划分阵营的思维,以及促进相互开放和扩大合作的意愿。中国希望欧盟作为全球重要力量,与中方相向而行,为稳定国际局势注入正能量。

前两个月欧盟重返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双边经贸前景仍可期待

中欧经贸在疫情特殊背景下仍然高速发展。今年前2个月,欧盟反超东盟重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反映了什么?中欧经贸前景如何?取决于哪些因素?

霍建国:中欧经贸合作具有广阔发展潜力,但目前快速推进仍存在许多难点。从欧盟的经济规模总量、人均收入水平、市场需求潜能的角度分析,今年欧盟反超东盟重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说明在俄乌冲突前,欧盟经济尚处在复苏之中,需求较为旺盛。但3月份之后,形势可能发生明显变化。受俄乌冲突影响,欧盟经济的复苏势头已遭到破坏,难民冲击、能源危机,通胀压力凸显,欧盟内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德国、荷兰和法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预计今年双边贸易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难以维持年初的势头。

当然这一变化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中欧经贸合作的走向。如果中欧可以重回友好合作轨道,前景仍可期待。毕竟中欧在数字经济、环保产业以及汽车和零部件加工等方面的合作有着高度共识,双方一旦携手合作,前景将十分乐观。

蔡彤娟:2020年以前,欧盟一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只是英国脱欧使中欧贸易额下降。从经济规模来看,2021年欧盟27国GDP之和约达17.1万亿美元,而2021年东盟10国GDP之和约为3.2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欧盟经济规模是东盟的5倍多,欧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潜力强于东盟。但中国和东盟之间有升级版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程度高于欧盟,因此今后谁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可能还会发生变化。

2021年以来,中欧经贸合作逆势增长,全年贸易额达8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环境气候和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机制正式启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再创新高,比雷埃夫斯港、匈塞铁路等“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取得新进展。中欧在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全球治理等领域存在广泛共识,在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抗击疫情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中欧经贸的前景不但取决于双边关系,以及双方在绿色发展、气候变化、互联互通、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进展,还取决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能否重启并生效。另外,美国也是影响中欧经贸关系的重要因素。

倪月菊:去年东盟首超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既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这不排除欧盟重回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可能。当然,无论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还是第二大贸易伙伴,都足以证明中欧经贸在双边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也表明中欧贸易拥有较强的韧性和活力,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双方的经贸利益关系依然剪不断。所以,我对中欧经贸合作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虽然俄乌冲突使欧洲秩序陷入混乱,但中欧关系并没有被打乱。未来,只要中欧双方从理智出发,冷静处理双边关系,特别是欧盟应坚持独立自主处理对华关系,尽量避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加强对话与沟通,相信中欧经贸关系一定能行稳致远。

中欧经贸仍然存在战略机遇期

开创中欧合作共赢的新领域

根据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数字治理等领域中欧有进一步合作空间。中欧经贸是否还会有一个战略机遇期?双方开展合作的关键点有哪些?

霍建国:全面改善中欧关系并加强中欧经贸合作是双方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政策选项。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举行至少表明虽然双方在针对俄乌冲突方面的立场不完全一致,但欧盟仍对加强中欧合作抱有较为明显的意愿,中国有必要抓住时机,打破僵局积极推动务实合作。

虽然目前欧盟对华立场正发生微妙变化,但要注意到企业对加强经贸合作的呼声依然较高,中国要特别关注欧洲在华企业的生存环境,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全力解决好国民待遇问题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此外,在中国“双碳”目标下,节能设备的进口和投资是未来合作的大方向,这对在环保设备制造领域有明显优势的德国企业将有较大吸引力。总之,要通过推动具体合作领域的启动开创双方企业合作共赢的新领域,奠定双方合作坚实的商业基础,实现以经促政的良性循环。

蔡彤娟:中欧经贸仍然存在战略机遇期。首先,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欧在绿色发展、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等领域存在很多战略合作机遇。其次,中欧作为坚持多边主义和多极化国际秩序的两大力量,在全球经济治理层面存在相互借重与加强合作的客观需求。再次,面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中欧双方在共同促进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合作潜力巨大。

对于加强合作的关键点,首先是中欧投资协定。鉴于该协定对中欧双方的重要意义,欧盟仍有重启和通过的可能。

其次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欧盟在2021年12月启动“全球门户”计划,计划投资3000亿欧元用于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欧双方在互联互通大方向上有着诸多共识,欧盟拥有先进技术,中国拥有优势产能,二者在投资全球大型基建项目方面完全可以形成互补。

再次是数字治理领域。这或可成为中欧下一阶段合作的关键点,原因有三:一是恢复高级别数字问题对话是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重要成果之一。二是数字治理领域是双方共同关切,双方在数字治理规制标准,以及自动驾驶、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产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三是中欧合作虽然无法忽视美欧关系,欧盟一方面修补和美国之间的数字裂痕,另一方面依然在寻求战略自主,这为中欧数字治理合作带来了进一步拓展空间。

倪月菊:在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中方表达了愿与欧盟加强沟通、协调、合作,共做世界经济增长“双引擎”的愿望。欧盟表示愿同中方持续深化经贸、投资、能源、绿色发展等各领域合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挑战。中欧领导人也达成共识,努力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批准进程。可见,合作依然是中欧关系的主旋律,未来中欧之间的合作空间依然广阔。如果中欧投资协定能够签订并付诸实施,必然为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提供新机遇。

未来,中欧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应加强在多边治理层面的合作。中欧都是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双方可以共同努力推动WTO改革,使多边贸易体制重回正轨。二是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的批准和实施,以规则促双边经贸关系的大发展。三是在加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创新贸易方式,使中欧成为数字贸易合作的典范,引领世界数字贸易的发展。四是加强绿色经济合作,共同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共同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生效

积极推动中欧经贸务实合作

现在最重要的是思考中欧关系如何破局。如何应对中欧关系的复杂化形势,在竞争中求合作?

倪月菊:中欧双方都认为发展经贸关系是硬道理,但中欧关系的发展仍然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干扰。为了使中欧关系能够在复杂的外部形势下不断前行,中欧双方需要不断克服困难,让合作战胜分歧。

一方面,要不断寻求双方的共同点,加强合作,比如中欧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合作、维护多边主义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双方应该是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要寻求求同存异的空间。毋庸讳言,中欧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着认识分歧,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分歧。中国和欧盟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也没有领土纠纷,因此选择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中欧只有选择“合作共赢”,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才能化危为机,共同发展。

霍建国:中欧关系实现破局是当前最迫切的外交任务之一。

从当前形势判断,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中国应努力发挥大国作用和影响力,积极斡旋德法和俄乌,创造和谈条件,促成俄乌冲突和平解决。这不仅可以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且可以为下一阶段加强中欧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并为中欧经贸合作开启新的战略机遇期。其次,要共同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生效,要重点加强和改善同德法的关系,如欧盟委员会的阻力难以缓解,可考虑转换成同德法双边的经贸合作协定,以发挥引领效应。再次,优先突破同德国的经贸合作。在欧盟中,德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占中欧贸易的30%左右。德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困难之际,加强环保项目和汽车制造方面的合作对双方具有较大吸引力,中方可考虑对德积极开放市场。总之,突破中德合作有望打破中欧合作障碍,有望全面恢复和启动中欧合作。

蔡彤娟: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欧仍有合作空间。短期内,双方可以为解决乌克兰危机创造条件,为和谈进行斡旋,尽快实现停火,避免出现更大的人道主义危机。中欧都是多边主义的支持者,在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体系上存在共同利益,因此,中欧在联合国框架内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推动乌克兰问题回到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从中长期来看,如果危机结束,乌克兰还要面对战后重建问题,这将是一项长期的挑战。中欧双方作为乌克兰的重要经济伙伴,可以在乌战后重建方面进行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中欧双方也存在很多合作空间。当务之急是避免双方的外交从“务实外交”滑向“价值观外交”。推动中欧务实化合作,首先应通过接触和谈判消除2021年相互制裁的影响,为务实合作扫清障碍。其次,针对俄乌冲突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和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以及欧盟面临的疫后经济恢复等问题,中欧可开展合作,帮助欧盟渡过难关。再次,中欧应加强在经贸、科技、能源、防疫、气候变化等各功能性领域的合作,包括在联合国等多边机构中的合作。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