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全欧了”:俄乌冲突下,在乌中企受影响有多大?
【欧洲时报网】中国科技公司小米此前预告,将于2月24日在乌克兰举行一场小米手机Redmi Note11发布会。但随着俄乌局势升级,这场发布会毫不意外地“黄了”,令小米公司备受打击。
近年来,除通信科技领域,中国能源、农业、金融等多个领域都在乌克兰加大投资,市场份额逐渐上升。如今,陷入战火的乌克兰局势是否会影响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
中国手机占据“半壁江山”
小米在乌克兰的官方社交账号显示,最近一段时间,小米一直在为Redmi Note11手机在乌上市进行预热宣传,也得到了不少的反馈与好评。
但在俄乌冲突骤然升级之际,原计划被迫取消。小米国际市场部市场总监臧智渊也只能在微博上吐苦水,不管前期计划多么周全,终究还是赶不上变化。
事实上,小米手机在乌克兰倍受欢迎。据中新网报道,2016年,小米进入乌克兰、匈牙利等东欧市场后,就位于销量头部品牌之列。
国际调研机构Canalys2019年初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Q4季度,小米在乌克兰市场的占有率达26.7%,首次排名第一,超过三星、华为、魅族等品牌。此后几年,小米手机的销量也一直稳居前列。
而这主要归功于小米手机的高性价比。乌克兰较低的平均工资水平和较差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让小米手机这种价格更低、硬件更出色、更契合市场环境的产品在乌克兰异常“吃香”。
在信息通信领域,除小米公司外,华为市场占比达16%,两家中企占据乌克兰手机行业“半壁江山”。同时,TP-LINK路由器在乌同类市场中占超70%的份额。
乌克兰能源转型 中国抓住机会
在能源领域,多个中国A股上市公司在乌克兰投资建厂。这背后与乌克兰能源转型不无关系。
2019年4月,位于乌克兰中部的尼科波尔市附近,一座设计装机容量200MW的大型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这个曾被称为“乌克兰境内最大的绿色能源项目”中,就有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建造。此外,电站中使用的75万块太阳能电池板和80个逆变站和160个光伏逆变器都产自中国公司;项目2.16亿欧元的实际投资,也有60%来自中国。
不久后,“全境最大”的名号被位于乌克兰中南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附近的光伏电站夺走,而此项目的光伏组建,全部来自中国企业东方日升。
在光伏发电之外,乌克兰风电行业也有中国企业的身影。2021年6月29日,中国龙源电力公司的乌克兰南方风电项目开工建设。两个多月后,中国企业金风科技又相继签下两个风电项目。两个项目建成后,金风科技在乌克兰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20%。
中国能源企业深耕乌克兰市场,其实是该国能源体系“重塑”带来了机遇。2015年俄罗斯“断供”天然气后,改变传统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乌克兰自然条件良好,生产清洁能源属于“老天赏饭吃”,再加上政府的优惠政策,绿色能源产业得到大发展,同时也在许多光伏电站和风电场上留下了中国的印记。
此次俄乌冲突之下,未来的投资是否会受影响?目前,多个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项目在乌克兰运营正常;还有公司称,可以按照正常计划交付,没有太大影响。
超30家中企在乌实际经营
还有哪些中国企业在乌克兰有布局?
目前,最大的三笔投资分别来自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水电及国家电网,投资规模均超10亿美元。据中国商务部统计,目前有超30家中资企业在乌克兰进行实际经营。
在农业领域,中粮集团对乌克兰农业的综合投资已使其成为乌克兰前三大粮商。
此外,Eco-Vtor化纤厂、运城彩印设备厂等制造加工企业分别在乌克兰相关领域占有超50%的市场份额;在金融领域,渤海商品交易所旗下的BOCE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收购乌克兰复兴开发银行。
(编辑:顾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