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共建产业园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由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各类产业园区,成为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合作的主要载体。据官方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74亿美元,遍及50多个非洲国家。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参与规划、建设、运营的各类产业园区超过50个、控股园区25个。非洲经济区协会2020年底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是在非洲建设产业园区的最大投资来源国。那么,中非产业园的发展情况如何?具体又有哪些产业员?一起来了解一下。
早在2000年前后,中非共建产业园就开始涌现;到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极大的促进了中非产业园的发展;到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非产业园进入特区建设阶段。
2000年前后,随著“走出去”战略的推行,中国在非经营企业不断增加,中国贸易类企业面临激烈竞争,利润下降,只能就地建厂。同时,欧美对中国产品实行配额限制,纺织、轻工、电子产品等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的企业经营困难,而非洲不受西方配额限制,并享有关税减免,一些中国生产企业开始走进非洲。河南国基集团早期与西非国家开展贸易,2002年开始在塞拉里昂建设工业园,将废弃的火车站改造为生产性和组装性的工厂,陆续吸纳中国企业入驻,生产建材、电器元件、塑胶制品、涂料等。
第二种模式是中国企业依托贸易促进中心形成工业园。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商务部曾依托各省商务厅在非洲11个国家建立贸促中心,贸促中心逐渐成为所在省内企业投资非洲的桥梁。同省企业聚居一地,抱团合作建设工厂,逐渐形成工业园区。尼日利亚、乌干达、喀麦隆、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工业园或者加工区就带有鲜明的中国各地省市地域企业的特色。
第三种模式是由中国大型企业主导的工业园。大型企业进入非洲,最初从事资源开发。由于资源开发需要上下游产业链条的支援,而非洲相关产业缺失,因此服务大型企业的上下游企业随之进入非洲,自发形成工业园区。1998年,中国有色集团获得尚比亚谦比希铜矿的地表土地开发权,随后开始进行矿产冶炼工作,2003年规划建立中国第一个国外有色工业园区。除了能矿和基建行业,最早在非洲形成产业链条的行业是纺织业,如诸暨越美集团2004年在尼日利亚建设的纺织工业园,广东溢达2005年在毛里求斯投资的纺织产业园。
第四种模式是非洲政府邀请中国企业建设工业园。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非洲多个国家领导人提出建设本国的深圳和苏州,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积极回应。例如,1994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参观天津开发区时,提出由天津开发区与埃及共建工业园区。2003年,天津开发区的泰达集团独资购买了一平方公里土地,独立建设苏伊士工业园。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中非双方确定了“推动非洲工业发展、加强非洲生产和出口能力”的目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画》宣布在2007‑2009年支援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建立3‑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此后,中非陆续推动签署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同时,中非共同改善投资环境,对双方的投资企业在许可手续、物品通关、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便利,为中非共建产业园制定了政策保障。另外,中国政府成立了中非发展基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到非洲投资建厂。
在中非合作论坛政策的推动下,7个已有的产业园入选中国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有些还成为所在国的重点产业项目。例如,江苏民营企业永元集团投资建设的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于2007年11月正式中标中国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2015年4月成为中国财政部和商务部确认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埃塞俄比亚政府将工业园作为国家“持续性发展及脱贫计画”的一部分。
中非合作论坛之后,更多中国投资者来到非洲建设产业园区。2009年初,天唐集团在乌干达注册建设天唐工业园,10多家企业陆续入驻。2009年底,山东新光集团在南非建设纺织工业园,自投资金设立了6个工厂,生产的毛毯等产品占据了南部非洲国家市场的30%。
201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在乍得开工建设阳光国际工业园,先后吸引10多家上下游企业入驻。
2012年,安徽省外经建设公司在莫三比克的贝拉投资开发贝拉经贸合作区,绍兴景瑞服饰有限公司在多哥投资建设多哥国际商贸中心。
2013年,招商局集团与坦桑尼亚政府签署协定,规划建设巴加莫约临港产业区,青岛瑞昌棉业有限公司在尚比亚规划建设尚比亚农产品加工合作园区。
2014年初,河北钢铁等10多家企业与南非林波波省政府签约,规划建设非洲最大规模的钢铁城。2014年底,青岛恒顺众升等企业与辛巴威政府签署了建设铂金锂铌冶金特区和工业园的协定。
2015年初,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的阿迪斯阿贝巴郊区建设国际轻工业城。2015年底,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象牙海岸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建设首都经济圈中的高科技工业园区。2015年底,中地海外集团开工建设塞内加尔综合工业园区,吸引重庆、四川、广东、河南等生产企业参与投资建厂。
2016年,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刚果(布)签署黑角港项目,建设物流中心、制造业中心、航空中心以及能力建设中心。
2017年,北汽集团投资8亿美元在南非的库哈兴建工业园。
2018年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宣布了中非合作的八大行动,提出实施产业促进行动,“中方将加强对非洲加工制造业、经济特区、产业园区等产业发展的支援力度,支援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建设工业园区。”“中方将在非洲新建和升级一批经贸合作区,推动中国企业未来3年对非洲投资不少于100亿美元。”
为促进中非之间产能合作,峰会还宣布“将‘一带一路’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紧密对接”。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备忘录的非洲国家达到了37个。同时,为解决产能合作面临的基础设施不足、贸易不够便利、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中非双方决定实施设施联通行动、贸易便利行动、能力建设行动。为了解决中非产能合作中的金融困难,中国政府宣布“继续加强和非洲国家本币结算合作,发挥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基金、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作用”。习近平主席在论坛主旨讲话中宣布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在各项政策利好条件的带动下,中非共建产业园进入特区建设阶段。工业制造园区、物流园区、临港经济园区、高技术园区等各种类型的产业园区陆续启动,丰富了中非共建产业园的类型,提升了产业园的合作规模和层级。2018年初,中资企业参与的黑角工业园区升级为中刚国家级合作项目的经济特区。2018年7月,中建材尚比亚工业园举行竣工投产仪式。2018年11月,中车集团在南非成立联合研发中心。2018年底,中交集团承建的埃塞俄比亚季马工业园竣工,吸引纺织、服装等企业入驻。中国民营企业建设的产业园还进一步拓展到农业、旅游、医疗等领域。2018年1月,中国质检总局与坦桑尼亚政府签署木薯进口检验检疫协议,一家中资民营公司(TAEPZ)开始建设木薯加工区,计画投资10亿美元,建设10多个生产型加工厂。
中非产业园的兴起,加快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速度,但同样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特别是来自非洲自身安全、金融、投资环境、经济政策等问题;此外,投资运营方也存在著同质竞争、协调发展、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