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人民币国际化再现强劲势头
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20日报道,中国货币人民币再次迎来了国际化的东风。由英国渣打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环球指数时隔5年半再创新高。中国股市和中国国债市场上的人民币计价资本交易发挥了牵引作用,一度停滞的国际化进程强势回归。不断有人预测,到2030年,就作为外汇储备和国际结算货币而言,人民币的地位将超过日元。
报道称,人民币环球指数由渣打银行于2012年推出,根据中国本土之外的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和债券发行额、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资产等参数计算得出。3月,该指数刷新了2015年9月创下的历史高点。
报道称,引领人民币环球指数上升的是涌入中国内地的外资和人民币国际结算范围的扩大。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指出,由离岸存款增长支撑的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报道指出,在资本交易方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帮助境外投资者通过香港进入内地股市或债券市场的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规模正在扩大。大量外资也涌入了已被纳入全球主要债券市场指数的中国国债市场。
据报道,美国景顺投资公司今年1至3月间对多家央行和主权基金负责人进行的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表示,未来5年将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持有人民币的央行占比达到53%,而2018年仅为40%。
许多分析认为,以资本交易为主要方向,人民币在金融市场上的使用范围正在扩大。美国高盛公司指出,全世界的央行都将继续购入中国国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将在未来5年上升至6%到7%,到2030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货币”。
美国花旗集团也预计,到2030年人民币将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全球第三大结算货币。上述两个机构都预测人民币将超越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