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 跨境合作监管受关注

发布日期:2021-03-17 15:42:46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作者:张弛
但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重在“双向”,目前,本土金融机构布局境外市场仍相对不足。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措施密集推出,外资持有我国境内股票、债券规模逐年增长,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规划纲要出炉,提出“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指明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认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要同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综合考虑,统筹研究、相互促进。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跨境投资制度,优化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扩大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开放。此外,在双向开放的过程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十分重要。

“引进来”和“走出去”应齐头并进

“十四五”规划提出,稳妥推进证券、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目前,金融领域外资机构持股比例限制已全面放开,海外金融机构布局国内资本市场正在提速。截至目前,外资控股券商已达十余家,外资独资期货公司和外资全资控股公募基金也已诞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重在“双向”,目前,本土金融机构布局境外市场仍相对不足。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金融业双向开放仍以“引进来”为主,从这方面来讲,中国资本市场是敞开胸怀,欢迎境外金融机构来华开展资本业务的。但反过来讲,我国境内金融机构“走出去”能力偏弱、步伐相对滞后,这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在双向开放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

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投资开放、贸易开放。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也就是说金融开放要服务于贸易开放,服务于投资开放。

“在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和资本输出的过程中,需要有中国本土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财务顾问和并购专家等配套金融服务,为国内企业和资本‘走出去’保驾护航。未来应‘两手’同时推动,把境外金融机构‘引进来’,也要让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董登新说道。

董登新表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除金融机构外,还要注重投资者的双向开放。要引入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机构投资者也有跨境投资、跨市场投资的诉求。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QFII/RQFII新规实施以来,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新增45家。同时,以QDII为代表的公募基金跨境投资通道有序放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末,我国已有46家公募基金公司具备QDII资格,累计获批额度522.4亿美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开放是对等的。双向开放意味着打开了资本的双向流动,国内投资者将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对外开放更加强调稳妥安全

“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股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对境外机构开放水平。”与“十四五”规划对比,从表述的变化中不难发现,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发力点已经由强调扩大开放程度,向注重稳健和进一步深化转变。

“与此前有所不同,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部分,稳妥、防控、安全被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仍然面临着挑战,特别在后疫情时代,在全球货币超发的大背景下,泡沫化以及资本大幅波动的风险都是存在的,而且应该会是一个中期而非短期现象,所以防控金融风险是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任务,因而对于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要更加强调“稳妥”。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关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部分被放在了“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条目之下,对此,多位市场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在现有的对外开放成果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供给,规范市场行为,稳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所谓的制度型开放,是指对外开放领域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规则、标准、做法,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这需要分步进行,但是为下一步开放指明了方向。”杨成长如是说道。

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更加通畅,未来的开放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

付立春表示,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此前快速有力推进,无论是沪伦通还是存托凭证互认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都做了很多探索。在前期探索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稳步推动基础制度的建设完善,然后在“稳”的基础上,逐步深化业务的推展将会是未来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大方向。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可在以下三方面进一步探索,一是对内放宽准入门槛,做好“引起来”。在资本市场层面,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放宽证券业市场准入,推动企业国际化融资。二是对外加强资本开放,推进“走出去”。当前我国也有较多的对外投资需求,未来可以拓宽商品和股指期货期权品种开放范围和路径。三是在制度和监管上,做到“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未来需要加强跨境审计和国际监管执法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同时,通过进一步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素资源自由有序流动,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沟通和政策协调。在监管细则上推出更为详尽的要求,保障融资效率和融资安全。

在持续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下,未来跨境业务无疑会成为资本市场热点。董登新表示,在风险控制方面,提升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做好跨境合作监管,才能让对外开放更稳更快地推进。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