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启动,国际经济合作须谋新
2020年岁末之际,一场聚焦“双循环”战略与国际经济合作趋势的“头脑风暴”在于北京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暨2020年国际经济合作形势分析会上展开。百余位来自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相聚一堂,共同研究和分析新形势下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思路、新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发布,为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描绘了高远务实的规划蓝图,也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在开幕致辞中表达了对明年世界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经济缓慢复苏的乐观态度。他表示,中国在防控疫情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世界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乐观的前景,也为“走出去”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互利合作仍是基本面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正确看待和把握形势是每位与会代表都极为关注的。
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全球化仍是发展趋势,中国仍处于发展机遇期,同时也要以辩证思维看待国际形势。“目前经济全球化遭遇到的严重退缩有一部分原因可以看作疫情暴发后各国的‘应激反应’,全球治理体系确实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但互利合作共赢的长期基本面没有改变,规则仍是基础。”
商务部政研室副主任李莉也以“开放合作是主流,优化升级是导向,关注风险是关键”来表述当前国际经济合作面临的形势和应注意的问题。
2019年,全球签署了22项国际投资协定,12项投资协定生效,与此同时,有34项国际投资协定被中止。“中止协定比新签协定还多的情况是比较少有的。近几年,全球投资中的规则风险、并购风险和汇率风险在加大。国际经济合作在这样的变局和复杂的形势下,有机遇、有优势,也有空间;有挑战、有短板,也有风险。”李莉说。
作为参与策划和制定国际经济合作战略,为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等提供研究成果和信息咨询服务的机构,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今年完成了多项聚焦经贸热点的重大研究课题报告。
例如,针对中美贸易出现的新问题,学会会同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等开展了“中美经贸博弈案例分析和法律对策”专项研究,针对美方发起中美经贸争端的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分析美方对我实施“长臂管辖”的具体案例对美国发起贸易战的动机和出牌逻辑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了新时代格局下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
此外,学会还组织完成了《中国产业基本情况及展望报告》《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安全研究系列报告》《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美国国防部印太战略报告》等调研项目,并在服贸会、厦门投洽会和进博会期间举办了多个相关论坛,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合作提供指引。
双循环让产业链更具韧性
国际经济合作仍是推动全球要素优化配置的大方向和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资源、技术、渠道的组合和优化对稳定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未来,实现国际经济合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应往哪个方向去?与会专家认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有利于产业链更具韧性,更有包容度,也有利于国际经济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李莉指出,数字化的发展是内循环的重要增长点,而且在向外走时也可以将国内有益经验与海外投资合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国内提供了非常大的市场空间、试错空间和新业态的试验田,可以把我们内部发展的潜力、市场机遇和业界的创新与海外投资合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国际经济合作中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在谈到数字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合作时说,数字产业是当今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并且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传统产业融合数字经济,促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石油集团政策研究处处长唐廷川也表示,双循环的本质不是内外问题而是循环问题。企业参与国际循环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必然要求,也是从微观层面融入世界经济。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顾问宋东升建议,掀起“一带一路”工笔画建设的新高潮应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可持续原则,建立新的国家风险理论和风控措施,建设“一带一路”金融支持新体系,将信保政策用到极致,落实中央要求的“应保尽保”,引领“一带一路”融资创新。同时建立“一带一路”建设重点行业制度,鼓励绿地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