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报:“一带一路”向世界证明蓬勃生命力
俄罗斯政府官方报纸《俄罗斯报》近日刊发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七年来,不仅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还向世界证明了其自身蓬勃的生命力。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全球卫生危机和世界经济近十年来的空前停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迅速反应,合力应对,各国之间的合作不仅没有中断,反而继续前行,成为了应对疫情挑战的有效手段,彰显出强大的“免疫力”。
从疫情爆发之初起,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就开始共享疫情防控经验,互相援助核酸检测盒、药品和医疗设备等物资。各国之间的货物输送也没有中断。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2020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36%。在全球航空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中欧班列累计输送超2万7千吨抗疫物资,大大缓解了各国防护服和口罩紧缺的情况。
此外,中国还向俄罗斯、柬埔寨、意大利、伊朗、塞尔维亚、巴基斯坦、老挝和伊拉克派出了医疗队伍,并定期与国外医生举行视频会议,交流疫情防控、诊断和治疗等抗疫经验。
相关人士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看到疫情带来的挑战的同时,更多地看到了机遇。各国在公共卫生及其他领域的合作都得到了极大的巩固。
安永咨询公司代表说:“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卫生和电信领域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对此,‘一带一路’着力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这将在全球和地区的疫后重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力”催生新项目
疫情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困中求进,努力维持稳定的经济协作关系。据分析人士估算,疫情爆发后,航空运输受限,各地实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约有五分之一的“一带一路”项目因此而进展艰难。
尽管如此,今年1至4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对外贸易额仍达到了2.76万亿元(403亿美元),同比增长0.9%。今年前七个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102.7亿美元,同比增长28.9%。
此外,“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没有停止推进。匈塞铁路、帕德玛大桥、中老铁路等项目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继续建造。四万名巴基斯坦工人和七千名中国工人正在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第二阶段,其中一个项目能为巴基斯坦供应三分之一的电力。中俄之间的务实合作也保持上升势头。2020年第一季度,中俄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3.4%,达到253.5亿美元。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和煤炭出口显著增加。
在扩大对外投资和增加对外承包工程数量的同时,中国也在持续不断地向合作伙伴开放本国市场。9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国宣布未来15年中国进口服务将超过10万亿美元。今年11月初,中国将举办第三届进博会,有望成为疫情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贸易活动,进一步向世界开放中国市场。
显然,“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很好地适应持续变化的国际形势,应对不断发生的全新挑战,这种“免疫力”必将催生更多的“一带一路”新项目。计划于明年夏天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很有可能会提出一些引人关注的新概念。
当前,可能出现的去全球化趋势使世界各国的疫后重建工作困难重重,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带一路”峰会如果提出新概念,一定是为了遏制这种趋势,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