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汽车零部件企业跨国投资如何寻找市场机会
众所周知,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常见而又重要的战略举措,往往能发挥促进转型升级、激发市场活力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资源配置变得更有效率,不同定位的企业也借助交易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跨国并购更是突破了地理和文化边界,在企业国际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几年,汽车销售低迷的阴霾与产业“新四化”的热潮并行,再一次把零部件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十分活跃。
早在2009年前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就已开始探索收购海外优质资产、进行全球化布局,标的中不乏国际知名零部件企业旗下业务,这股热度一直持续到2019年。然而,随着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全球疫情影响下,零部件供应商不得不面对新的考验。一方面,国际零部件巨头在本土遭遇困局的同时,在中国市场却不断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海外工厂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不约而同地拉开追求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的帷幕。在这个特殊发展阶段,中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施展“功守道”,维持现有业务的发展,同时谋划未来市场的蓝图?
跨国公司“换道”转型 更加倚重中国市场
在销量持续走低的市场“寒冬”下,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而今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球汽车供应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疫情危机之下,跨国零部件企业似乎难以改变营收和利润下滑的局面,迎来新的挑战。
大陆集团方面表示,疫情对供应链和市场需求造成的负面影响超出预期,尤其是在欧美部分国家和印度等市场,汽车销售受到了严重冲击。大陆集团近日披露的二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公司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滑近40%,至66.2亿欧元(约合76亿美元);旗下三大营运部门均未能幸免,其中汽车技术(包括ADAS、车联等业务)同比下滑45.6%,橡胶技术同比下滑33.1%,动力总成技术同比下滑40.8%。
采埃孚首席执行官沃夫翰宁·施艾德在2020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则表示,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受影响十分不确定,因此目前无法对今年业绩做出有效预测。另有一家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巨头甚至预测,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将连续第三年下滑,同比降幅至少20%,并且2025年前不会有任何增长。
然而即便如此,零部件跨国公司恐怕也不会放松对未来发展的布局。今年1月,博世将其在燃料电池公司CeresPower的股份增至约18%,进一步提高在燃料电池领域合作开发的战略投资;4月,采埃孚与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图森未来宣布建立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推动无人驾驶卡车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5月,美国大陆集团与先锋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5月底,采埃孚正式宣布完成收购威伯科……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汽车市场稳步复苏,零部件跨国公司不仅巩固既有市场优势,更加快向“新四化”方向发力,形成新的攻势。
“疫情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佛吉亚中国区总裁唐德福表示,“不过,在中国,得益于政府明确有效的抗疫、防疫措施,再加上民众积极响应号召,现在情况已逐步好转。早在3月初,佛吉亚基本实现在华全面复工复产,尽可能保障向客户交付产品。”
据记者了解,为进一步推动技术交流,充分整合内部优势资源,助推佛吉亚汽车电子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落地,3月11日,其与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共同成立新的合资公司。新成立的长春佛吉亚旭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将专注于为整车客户生产、装配、销售车用显示屏产品。
唐德福认为,在当今世界,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拥有所有技术,也没有一家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支持100%的技术创新,因此企业需要与他人合作,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以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获取新技术,从而提升市场地位。他称:“佛吉亚与其他公司建立合作主要出于两点因素,一是能助力我们获得或应用新技术,二是能助力我们打入新市场。”
唐德福表示:“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最终结束,中国市场将迎来强劲复苏,消费者信心也会再次恢复,因此,我们对中国市场依然非常有信心。对佛吉亚来说,中国市场现在以及未来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车市场,同时也是集团关键的战略性市场。因此,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中国市场进行投资,强化本土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
对此,前述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方面,汽车产业本身产业链很长,而在汽车“新四化”的趋势下,更需要产业链上各参与者的合作,整个汽车产业是开放竞争和开放合作的。未来,随着中国企业更多地参与和创新,一方面,它们希望在良性竞争中促进自身的转型和创新,以保持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希望与优秀的中国企业通过优势互补,开展本地化合作,支持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全球疫情影响显现 自主海外业务受困
外资零部件巨头在行业下行的背景下加速收缩业务、压缩成本,同时不断加码在华“换道”转型发展,而国内零部件企业则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近年来在海外市场表现积极、活跃。
来自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2009~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汽车零部件并购交易总价值仅为32亿美元,该类交易2014~2017年上半年增至158亿美元。可见,在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及拓展全球市场的道路上,国内零部件企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19年以来,零部件企业业务转型、组织调整、抱团取暖等方面的消息更是屡见不鲜。
而今年在疫情之下,对比此前布局海外市场的积极姿态,他们略显谨慎。“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处境本就不乐观,一些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速度较慢,叠加此次疫情的影响,就更显‘雪上加霜’。在不利的大环境下,企业很难独善其身,不少国外零部件供应商陷入了困境,这其中也有已被国内企业收购、并购的企业。”一家成功实现跨国并购的国内零部件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他还补充道:“就我们收购的企业而言,在当地的生产经营也遇到了困难,但公司很早就重视风险管控,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所以情况相对好一些。”
7月13日,继峰股份在公告中披露,控股子公司格拉默(Grammer)受汽车行业需求下降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二季度营收、利润将出现大幅下滑;而其业绩也受累于此。继峰股份方面分析认为,客户订单显著减少以及众多OEM厂商停产,特别是3月开始欧洲和美国工厂的关闭,给格拉默的业务带来巨大影响。
均胜电子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全球汽车产业链在2020年面临较大的挑战。今年一季度,全球轻型汽车产量同比下降24%,国内市场同比下降幅度更甚。受上述情况影响,均胜电子一季度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出现下滑。
并购重组意义长远 助力自主补缺“增肌”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跨国并购为国内零部件企业带来的意义是深刻且长远的。“海外资产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前期做的很多工作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发挥了作用。”在前述国内零部件企业人士看来,自主供应商从跨国并购中获得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我们在收购完成后,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并购交易双方首先从技术上进行了联合的深度开发,未来我们可能还会建立更多的联合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其次在管理经验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一点让公司的生产效率至少提升了20%。”
记者还了解到,2011年至今,均胜电子通过外延式并购整合和内生式自主创新,在全球的30个国家已拥有超过40家研发中心和近80座生产基地。尤其是通过对德国普瑞、德国德累斯顿、美国百利得、日本高田公司等海外优质资产的并购与整合,均胜电子从一家单纯的汽车功能件企业发展成为一家跨国、跨领域的零部件企业,产品线覆盖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车联网核心技术、高端汽车功能件五大领域。
自2018年均胜电子收购高田优质资产、扩大汽车安全业务后,均胜电子更专注于收购后的整合工作。“并购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整合和升级,不仅涉及产品和技术,还包括商务、IT架构、企业文化、信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胜电子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我国零部件企业密集开展海外布局的时间,刚好与汽车产业转型趋势的出现有重合,因此,国内零部件企业面对未来的市场挑战,也多了一份从容。比如,均胜电子于2019年12月将旗下宁波均胜普瑞智能车联有限公司与德国普瑞车联公司整合为全新的均胜车联事业部(现已更名为“均联智行”)。普瑞车联拥有在欧洲市场为大众汽车配套20余年的经验。这意味着,均联智行兼具了中国本土和海外平台的产品服务能力,是国内少有能承接国际顶级车企平台化订单的智能车联系统供应商。
“毫无疑问,这些经验也在帮助我国汽车行业‘补链、强链’,因此,自主替代并不是一个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去完成的任务。”前述国内零部件企业人士认为。
跨国并购多重考虑 关注经济重启商机
国内汽车零部件自主替代的呼声不断涌现,本土企业收购、兼并的优质资产逐步显现出反哺态势。然而,近年来,在逆全球化潮流甚嚣尘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环境下,国内企业未来的并购之路可能会更具挑战。
“此前,我国一些企业到美国布局生产线,初衷是为了规避类似‘301调查’这样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这类国际化布局是一种保市场的积极策略。不过,随着美国与墨西哥、加拿大三国签订新的协定,不仅对汽车产品的本土化率提出要求,甚至对配套零部件企业工人的工资也做出安排,这实际上是一种保护主义,以牺牲美墨加协议区域内竞争力为代价,对我国一些在当地布局的企业造成了事实上的影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表示。
孙晓红还介绍称:“今后,外方对中国企业投资收购的限制可能越来越明显,随着以美国为代表,欧洲与日本等国跟进的单边主义在外资安全审查与贸易出口管制方面的推进,某些国家在后疫情时代会非常‘提防’中资背景的企业进行收购,同时他们也极力鼓吹在华外资企业撤回。这种风潮从大环境上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是很不利的。”
“未来,配置海外资产应立足自身来看待问题。首先,要从宏观上找准自己的定位,清楚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无论围绕‘新四化’,还是立足于体量巨大的国内市场,都要先明确发展重点。以立足国内市场为例,在车市下行的背景下,我们要根据实际业务导向、分析市场的需求,完成对企业现有资产的合理配置,整合与扶持并行。”前述国内零部件企业人士表示。
对此,均胜电子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此前一段时间的国际并购中,我们实现了技术转型升级、产业国际化和资本平台突破。面向未来,并购行为要更加契合自身的战略,更聚焦于汽车行业具有前瞻性的领域。
对于未来零部件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孙晓红还建议道,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市场布局时,应在一般性的投资考量之外,综合考虑疫情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以及美国政府激进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突发性事件的影响。“国内企业也要及时抓住疫情结束后海外经济重启的机会,善于合理利用不同地区的差异化政策。”他称。
“零”视点:2020年下半场:化危为机
2020年已进入“下半场”时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却还在继续。这一远超任何人意料之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而具体到汽车行业,变革早已潜滋暗长。
跨国零部件巨头早已预判到汽车未来形态将发生巨大变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势不可挡。它们也因此产生了一种危机感,多年来精心构建的传统汽车技术“护城河”虽然仍在,但面对未来一块更诱人的市场“大蛋糕”,自己抢食的优势并没有那么明显。它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地启动战略调整的步伐,开始从目前仍具有优势但利润不高、技术领先型逐渐削弱的传统业务领域退出,无论裁员、重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保证集中更多的优势资源。同时,跨国零部件巨头不遗余力地投资新技术,开展新布局,联手新伙伴。然而,疫情突然暴发,不仅打乱了它们的既有节奏,而且让这些实力雄厚的巨头感到元气受损。
一场疫情也让中国零部件行业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些关键核心零部件,以前有稳定的供应链做保证配套无忧,而疫情下则出现了各种风险。也正因如此,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成为业界的共识。此外,一些零部件供应商在主要汽车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希望降低产品成本、抵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带来的风险。但在此次疫情之下,这些海外资产的发展遭遇着考验。
未来一段时间,疫情、贸易保护主义和汽车产业变革,将成为共同作用于零部件行业的关键影响因素。汽车市场的未来似乎从未像现在一样变得扑朔迷离。笔者认为,至少有一些事情是确定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脚踏实地地朝关键零部件技术和产品“自主可控”目标迈进。对于前期通过并购重组获得的优质海外资产,国内零部件企业已有相当一段时间的消化期,未来要在把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经验吃透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后续自主开发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