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履行海外社会责任的挑战与提升路径

发布日期:2020-07-15 14:16:01来源:微信公众号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作者:曹妍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资企业越来越重视履行海外社会责任,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在东道国的长远发展,提升中资企业整体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本网获授权转载)

作者:曹妍

单位: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中资企业积极履行海外社会责任,向疫情严重国家捐赠了大量医疗设备和防疫物资,获得多国领导人的称赞。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资企业越来越重视履行海外社会责任,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在东道国的长远发展,提升中资企业整体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不过,与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时间还不长,在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方面仍然面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方携手努力,从而推动中资企业更好履行海外社会责任,促进东道国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用贡献与误解偏见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初,一个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经过多次演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社会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开展经济活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需要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起责任,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

社会责任没有国境边界。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有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自上世纪70年代代表国家援建坦赞铁路以来,中资企业在亚非拉等欠发达地区开展海外投资等经济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众福祉改善作出巨大贡献。但是,外界对中资企业海外经济活动的反应并不全是积极正面的,其中中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就遭到了相当多的批评,对中资企业的声誉与品牌形象乃至于中国的国家形象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以非洲为例,受限于现有发展水平,相当多的中资企业仍从事自然资源开发、普通工业品生产制造、简单粗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在劳工待遇、自然环境保护、社区及群体权益保护等领域面临较大的社会责任风险,而这些恰恰是全球社会责任运动最为关注的主题。随着中国在非洲投资项目的增加、投资领域的拓展,中资企业与非洲本土政府和社会的互动联系愈加频繁和深入,这不可避免地触及原有的生产关系和当地社会结构。一些非洲知识分子、公民社会组织对中资企业的影响表现出担心并给予负面评价,这些信息被西方媒体、学术研究、乃至畅销书籍所捕捉,放大后给中国在非洲乃至全球的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在亚非拉等欠发达地区,中资企业普遍面临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包括当地人教育水平偏低、技能不熟练、文化差异、医疗卫生风险、货币风险、地区冲突及治安等问题,这给企业生产经营乃至企业生存带来直接影响。中资企业需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而且要将当地社会利益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当中,为当地提供就业、培训、教育机会,转让技术、参与抢险救灾、开展慈善公益项目等等,让当地民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促进当地发展,减少与当地社会的冲突,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在当地顺利开展业务。

突破“五大挑战”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于满足国际社会期望、提升国家形象等目的需要,推动和倡导中资企业积极履行海外社会责任。在各方推动下,中资企业主动履行海外社会责任的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一些中资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海外社会责任实践上作出了很多探索与创新。

不过,与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相比,绝大多数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时间还不长,与国外公民社会以及非政府组织打交道的经验尚不丰富,在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方面仍然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履责意识及实践缺乏的挑战

部分中资企业缺乏主动履行海外社会责任的意识,特别是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不愿意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耗费太多财力。中资企业在海外开展投资的时间历程较短,加之自身专业经营管理能力较弱、缺乏国际化人才等因素,对国际上流行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以及做法不甚熟悉,导致企业难以融入东道国,无从下手参与公益项目实施。

二、国际标准过高的挑战

国际通行的社会责任SA8000标准要求企业提高员工工资、缩短加班时间、改善工作环境等,如果完全按照该标准执行,很多海外中资企业尤其很多民营中小企业所具有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

三、适应水土的挑战

由于中国与东道国当地文化迥异,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差异很大,中资企业往往对所投资东道国的法律、宗教、文化风俗等缺乏基本了解,同时缺乏能帮助企业策划并实施社会公益项目的当地合作伙伴,进而导致企业开展的部分公益项目与当地实际需求不相符。

四、有效监管的挑战

一些中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内部监管机制,不能对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反馈。在很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行政监管乏力,社会组织、媒体、民众参与监督力量有限,导致不少中资企业缺乏履行海外社会责任的约束力。

五、形象塑造的挑战

由于中国文化“多做少说”的传统,一些中资企业在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方面其实做了不少工作,但缺乏相关资料的整理和统计,也缺乏足够的正面宣传,因此导致海外履责活动不为当地民众所知。中资企业在全世界的经贸活动日益频繁,触动了传统上将某些地区视为势力范围的西方国家的神经,一些西方媒体对中资企业遭遇的社会责任问题大肆渲染,扩大了中资企业在当地的不良影响。

三大层面提升路径

从主管部门层面,相关部委可按照约束与激励并重的原则,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推动中资企业主动履行海外社会责任。一方面建立对外投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监控体系,对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督促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将企业海外社会责任绩效纳入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可与享受资金、税收等各方面优惠政策相挂钩。可牵头组建法律、文化、社会责任等各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囊团,开展海外社会责任专项培训或调研,为企业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提供专业建议。可建立案例库,收集整理中资企业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和教训,推动企业改进履责实践。可组织中资企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分享经验,探讨面临的共同挑战,探讨企业在自身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履行海外社会责任。

从企业自身层面,企业应建立健全海外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以及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国一策,实施精准的社会责任战略。企业负责人可参加一些高水准的培训,熟悉了解国际流行的惯例、指引与规范,提升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认知。企业可在以往注重履行经济维度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的社会责任。加强同当地民间组织的合作,有效分享信息与经验,获得更多符合所在国国情的社会责任履行建议。强化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制定系统的社区参与机制,及时回应和解决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加强信息披露,定期发布海外社会责任报告,注意社会责任议题的全面性和平衡性,通过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加强报告传播力度。与公关公司开展合作,借助媒体平台拓展话语传播渠道,进行社会责任品牌推广和相关活动策划。

从外部多维层面,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可通过举办论坛或研讨会、出席中资企业海外履责活动、表彰奖励企业海外优秀履责案例等方式,增强企业海外履责意识,推动企业履行海外社会责任。行业组织和行业协会可积极发挥自身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将上级文件精神传达给企业,倡导鼓励企业履行海外责任;在特定地区可成立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将各个企业分散的目标和行动汇聚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统一行动,吸引专业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推动企业高效履行海外社会责任。中央媒体驻当地机构可积极为海外优秀履责实践案例发声,构建中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品牌形象。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