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项目开发推进实践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本网获授权转载)
作者:王立杰
单位: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3月27日,中老铁路项目第一根500米长轨排在老挝首都万象成功铺设,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线上施工关键期。中老铁路项目建设协调组在中老双方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于2010年5月3日开始第一次全线踏勘,克服交通条件差、历史资料少、自然环境苦、融资阻力大等困难,最终推动项目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
中老铁路项目建设背景
一、老挝人民盼望修建铁路
老挝矿产资源丰富,但苦于没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无法把矿产资源变为真正的财富。老挝国土幅员辽阔,交通条件差,人员流动非常困难,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建设一条现代化铁路,把“陆锁国”变为“陆联国”,是老挝人民30多年的期盼,是老挝几代领导人的夙愿。
二、中国积极推动互联互通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积极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铁道部规划了十几条与我国周边国家铁路互联互通的线路,其中就包括中老铁路。1995年,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提出泛亚铁路设想,中老铁路就是泛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两国领导高度关注支持
在两国领导人的支持指导下,中方、老方分别在政府层面建立了中老铁路项目建设协调工作组,双方工作组联合办公,共同做现场调查、项目论证、融资准备和规划招标投标。工作组下设商务组、融资组、工程技术组、综合组。前期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老挝法律法规调研、老挝矿产资源调查、项目工程技术考察以及项目投资方案研究。
项目市场开发过程
一、前期所做的与设计咨询相关的工作
泛亚铁路规划起点是昆明,终点是新加坡。在昆明至曼谷区间里,有东线(经河内)、中线(经万象)、西线(经仰光)三种走向,中线路程最短。2008年,中国商务部委托设计院编写了《老挝国铁路网规划》。2009年,中国企业受老挝“公共工程和运输部”委托,完成了万象至万象北铁路预可行性方案研究。2010年,中国铁道部组建协调组,启动中老铁路磨憨至万象段项目预可研工作。2010年12月底,在协调组指导推动下,设计院完成了中老铁路项目可研报告,建议项目尽快开工。
2010年全年,设计院的工作都非常紧张。他们的工作内容包括选择铁路走向、对比技术方案、勘察地质条件、设计重点工程、完成社评环评、规划施工组织、测算建造成本、编制招标文件等。选线时注意规避工程风险,尽量靠近既有交通线以便于减少物流成本,尽量降低对环境敏感区的干扰破坏。预测的货运量主要包括:中老两国贸易运量;中国与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过境贸易运量;铁路诱发的资源开发(外运)产生的货运量 。
二、前期所做的与施工组织相关的工作
考察项目现场、调查建设资源、编写施组计划、分析重点难题等工作,是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开发通常都包含的重要内容。
中老铁路项目设计为国铁I级、标准轨距、客货共线、单线电气化铁路,起点是中老边境磨憨/磨丁口岸,向南经老挝孟塞、琅勃拉邦、万荣等城市,终点在老挝首都万象市。项目全线长度414公里,设计客车速度160公里/小时(平原地区200公里/小时),货车速度120公里/小时。全线设车站33个,初期启用22个。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制造的设备。
中老铁路项目桥隧比达到63%,有197公里在隧道里,有62公里在桥上,隧连桥,桥连隧,穿越崇山峻岭,穿越原始森林,建设难度大。尤其老挝北部山区是中南半岛的屋脊,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工程建设面临断层、溶洞、盐矿、水系等多种复杂环境。中老铁路沿线既有交通条件不好,仅有的一条13号国道,翻山越岭,蜿蜒曲折,运载能力很低,施工时需要修建临时道路800多公里。老挝北部山区散落了大量美越战争时遗留的未爆炸物(UXO),大部分尚未清理,对施工形成巨大的安全威胁。而且,老挝全国电网送电能力不足,电网电力供应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施工若自发电则成本高、效率低、浪费大。老挝不产路材路料,大量的铁路建设材料,如水泥、钢材等,以及施工设备,都需要从中国或邻国进口。
为了顺利建成中老铁路,必须事先对项目施工组织方案做认真分析研究。协调组组织最有经验的施工团队,对全线进行了五次全程考察,把每一座桥、每一条隧道、每一段路基的施工方法都写成文字方案。为了考察备用物流通道,团队冒着生命危险考察了湄公河水运通道(2011年10月该水道曾经发生举世瞩目的“湄公河惨案”)。施工考察组围绕项目建设的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生产目标、施工环(水)保及文物保护目标、职业健康目标、文明施工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技术团队对主要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绘制示意图,这些主要工程包括:桥梁工程、路基工程、隧道工程、管道及三电迁改工程、站房工程、四电工程、防护排水工程等。在老挝施工,生活、后勤配套差,经济落后、市场不发育,买不到好设备,小型机具和二、三类材料需从邻国进口。老挝当地劳动力缺乏、工效低,人员、设备、材料通关手续费用比较高。
三、前期所做的与项目融资相关的工作
据老方统计,2009年老挝全国GDP总值5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22亿美元,而第一版可研估算中老铁路建设总投资额大于老挝当年的全年GDP总值。若采取老挝主权借贷方式筹措中老铁路项目建设资金,显然很不合理。即使老方肯用主权担保借贷,承贷银行也有很大风险。
老挝矿藏资源十分丰富,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金、铝土、锡、钾盐、铅锌、铁、煤等。经过调研,协调组发现大多数并未探明。迄今为止,只部分开采了铜、金、锡、钾盐、煤等资源,况且通往矿区的便利的运输通道奇缺。虽然老方愿意以矿产资源作为附加抵押物,减少主权违约风险,但是贷款银行难以确认这些附加抵押物的价值。
中老双方在项目规划阶段意识到了这些困难和问题。在2010年4月7日中老双方《关于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就提出了“合资建设、共同经营”的方针,项目总投资的30%作为股本金,由投资各方出资解决;70%通过合资公司融资解决。出资方式包括现金、设备、土地及资源。由老挝政府授予合资公司特许经营权,经营期限不少于50年(不含建设期)。老挝政府提供的政策性支持措施包括:授权合资公司按照市场情况制定运价;在建设和运营期享受税收优惠;在人员、设备出入境方面享受便利;老挝政府为合资公司提供创新的支持政策。
实际上,基于这些条件仍然无法完成项目融资。首先,铁路通道项目是极具公益性的公用基础设施,项目自身内部收益率比较低,远远达不到金融市场平均利率水平。其次,备忘录中老挝政府承诺承担股本金老方应出资份额,若按照老方承担30%计算,也需要5.74亿美元,老挝政府财政能力无法承担,在老挝也找不到有实力的本地企业可以进行出资。第三,备忘录中列明出资形式可以是土地和资源,实际上土地资源很难估价,资源价值有待探明矿产品储量才能测算,矿产开发模式也有待确认。第四,中老铁路沿线多为山区,人口稀少,部分路段甚至是无人区,车站的TOD开发潜力不大,近期不可能有很好的开发效益。
要想使项目取得突破,就非得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协调组反复推演融资方案,向中老双方政府主管部门反复做工作,和中国金融机构持续做沟通。历经五年,在两国领导人多次亲自指导下,终于解决了融资困难:老挝政府将从中方获得启动资金特别贷款,老挝政府提供主权担保,提供附加抵押,项目股本金比例调整为40%,中国进出口银行为项目融资部分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这样的解决方案,既不会使老挝成为债台高筑的负债国,也不会因融资困难而导致中老铁路项目无法建设。
经验启示值得总结
一、重大铁路项目前期开发需要大额资金支持
为了推进中老铁路项目,中国企业在前期有较大投入。从2010年4月工作团队成立,到2016年12月项目正式开工,6年多的时间里,要选线,要勘察,要调查,要设计,要融资,要立法,甚至于铁路外围的配套工作如电力供应、电信服务、人员培训、物料规划,都要在铁路建设开工之前规划好、计划好。工作团队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如果企业实力不够强大,无法垫付如此多资源,就很难推动中老铁路这样的巨型项目。前期为了赶工完成地勘,设计院高峰时段派驻老挝的中方员工达到千人以上。为了准确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从施工单位抽调了专家近百人,反复踏勘现场,对比不同季节的水文地质条件,力求施工建设方案符合实际。协调组的领导和专家,为了全面考察,走遍了老挝全国各个省市。还邀请国际知名律师团队,梳理老挝法律体系,向老挝提出法律修改和补充建议。
二、铁路“走出去”带动我国标准“走出去”
习近平主席要求我们企业要实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大转变。在基建领域落实三大转变的具体措施,就是要实现中国标准走向世界,让中国规范全球通行。
中老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未来铁路建成后的管理标准也采用中国标准。这些规范标准包括:建设标准和规范、运营类标准和规范、附属配套的标准和规范等。
三、铁路“走出去”助推所在国治理体系现代化
构建“一带一路”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格局。在推进中老铁路项目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五通”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中老铁路项目建设,大大改善了老挝交通条件,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借助于铁路,老挝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变得更顺畅,更高效,更有效益。铁路建成后,老挝人民出国变得更加容易,和中国人民、泰国人民的交流变得更快捷,大大增强了人民之间友好沟通的便利性。通过建设铁路,增加了人民币在老挝互换额度,提高了人民币在老挝的流通性。
通过建设铁路,促进了中老政策沟通,促进老挝公务员提高业务素质,促使老挝法律更完善,法律体系更高效。与铁路项目相关的铁路建设法规、铁路管理法规、PPP法规、物流法规、旅游法规等许多方面填补空白或修改完善。在老挝,铁路还将促进政府治理体系改革,提高效率。铁路也必然将改变老挝人民的交通观念和市场化理念。
四、铁路“走出去”助推产能合作
近些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实施了很多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有铁路、港口、机场、电站等,这些项目,有的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或企业投资的,有的是中资企业投资或参与投资的。总结这些项目的经验,凡是符合市场需求的,都成功了;凡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企业在选择项目机会时,一定要先深入研究国别市场,先研究所投资项目的市场需求。
铁路项目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征,项目本身收益率很难达到市场平均收益率水平,但是,铁路项目拉动沿线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诱发运量很突出。在老挝的情况也是如此。随着中老铁路项目启动建设,铁路沿线许多产业项目开始兴建,包括数个工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文旅产业园区、矿业产业园区,以及钢铁、水泥、钾盐、煤炭等专项产业基地。在中老两国最高领导人引领下,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正在推进,两国经贸合作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深化在产能、金融、农业、能源、资源、水利、通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全面合作。这些运营成果,反过来也为中老铁路项目市场化运营创造了条件,增强了我们对项目成功运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