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凸显境外经贸合作区关键作用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中国投资参考,本网获授权转载)
导读
面对当前疫情,境外经贸合作区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帮助企业走出去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前世今生
●新冠疫情肆虐,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履维艰
●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境外经贸合作区大有可为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正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也使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履维艰。如何缓解疫情对走出去企业的影响,敢问路在何方?需要综合施策,而境外经贸合作区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将在疫情情况下帮助企业走出去方面发挥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前世今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兴办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创举,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工业开发区、自由贸易区、高新技术区、保税区和经济特区等各类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开发区具有占地少、产出高,占城市的GDP总量大,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贡献大,GDP增长率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合同外资总额增幅、进出口总额增幅等数值均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等显著优势,成为了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截止到2018年,我国各类开发区总数达到3000多家以上,其中国家级开发区达552家。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6.6%)7.3个百分点,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3%。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中国提出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八项举措,之一就是“在今后3年内在非洲建立3-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此举正式拉开了我国建立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实践与探索的序幕。
2006年开始,我国商务部和财政部先后确认考核了22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2013年,我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商务部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在商务部登记备案的境外经贸合作区113家,累计投资超过410亿美元,入区企业近5400家,上缴东道国税费4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37万个。113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从区域分布来看,亚洲占44%、欧洲占28%、非洲占23%、南美洲占4%、北美洲占1%;从行业来看,加工制造占49%、商贸物流占24%、农业开发占12%、资源利用占11%、技术研发占4%、
新冠疫情肆虐,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履维艰
疫情负面冲击显著,世界经济大幅下滑,企业需求和订单大幅减少。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截至北京时间6月1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610万,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7万例。由于经济不同程度停摆,疫情导致世界经济大幅下滑。据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是二战以来录得首次负增长,发达国家今年经济均将实现负增长,增长率将位于-5%到-10%之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同样将创改革开放来的新低、预测值为1.2%。
经济衰退将直接导致企业需求和订单大幅减少,对走出去企业影响更大。
疫情影响下的国际贸易业务严重受挫。各国为了防范新冠疫情传播风险,纷纷采取了极为严格的入境限制措施。而一个国家所采用的防控方式,也将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贸易行为:例如我国在停工停产期间,许多外国企业无法从中国进货,计划内的贸易因不可抗力被取消,双方的营收、利润都会受到影响。同样,对于我国在海外企业的进出口订单、在境外投资建设项目等,也会因全球贸易物流阻断遭遇订单量下降,境外项目所需原材料供给等无法及时通达,引发停工减产等问题。长时间停工,许多企业还会面临因无法生产但又有必要支出而倒闭的风险。
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断裂”或“脱节”。新冠疫情的国际蔓延不仅加剧了病例“倒灌”风险,也带来了产业链层面的隐忧。疫情对处在全球生产体系核心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影响巨大,造成部分国家生产停滞继而引发全球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对中国企业进口零配件等中间产品造成阻碍,从而对中国下游产业的发展构成挑战,特定行业面临着产业链加速外移的风险。
疫情影响下,人员流动受阻。由于疫情影响,通航线路受阻,直接导致国内原计划赴外考察的投资企业推迟或取消行程,还包括国内各重点省市有关政府机构、政商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当前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无法预估疫情得到全面控制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资企业赴外投资考察工作的正常开展。
疫情影响下,物质流动受阻。用于疫情影响,跨境物资流动受阻或停滞,给防疫复产带来挑战。中企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各类项目,每年都有大量物资需要跨境输送流动。当前,世界各国疫情防控形势升级,防控工作吃紧,物资跨境流动严重受阻且停滞,海外建设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均无法得到保障与供给。
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境外经贸合作区大有可为
面对当前疫情,境外经贸合作区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帮助企业走出去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合作区能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疫情防控政策和信息咨询。境外经贸合作区层次高、投资大、规模大、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国内各部门以及所在国政府联系紧密,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和所在国疫情以及防控的有关政策和信息,并及时向走出去企业分享,同时,可以将企业诉求和困难报告政府,寻求支持和帮助。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在境外的各经贸合作区率先、及时与所在国使领馆联系,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并根据国家商务部、外交部、国资委等主管部门的最新应对疫情政策,及时反馈给园区企业,并制定针对性防疫方案,指导园区企业积极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合作区将帮助和指导走出去企业制定和落实疫情防控预案。境外经贸合作区实力强,人员多,防控经验丰富,一般能得到政府指导,疫情防控方案相对科学合理,而不少走出去企业势力弱,合作区可以通过培训、会议、文件等方式,帮助和指导走出去企业制定和落实疫情防控预案。
合作区以其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可以成为走出去企业,规避疫情袭扰的“安全港湾”。境外经贸合作区一般投入大,有良好的规划,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软件条件,安全措施到位,一般对园区进行安全围网,并有自己的安全保障人员,可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疫情期间,海外园区不仅承担着监督、指导和保护入园企业员工生命健康的职责,同时还有力保障了中资企业在海外员工的人身安全。
合作区帮助联系医疗物资采购渠道,保民生商品供应,帮扶走出去企业渡过难关。合作区利用自身政府资源、股东、资金等优势,能更为有效联系医疗物资采购渠道,保民生商品供应,帮扶走出去企业渡过难关。境外园区在这个关键时刻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特殊时期,合作区帮助走出去企业联系原材料采购和销售渠道。在当前因为疫情企业面临原材料供应和销售困难的情况下,合作区利用自身广泛的客户和市场资源,帮助企业想办法,联系原材料供应和销售渠道,共克时艰。
合作区通过减免租金、费用,延迟支付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帮助走出去企业渡过难关。疫情期间,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区实行关闭国境、关停航道与铁路等紧急防控措施。对于境外园区也不例外,许多园区遵照当地政府指令,在规定期限内停工停产,导致经营困难。许多境外园区也因此专门对园区内企业制定了减免租金和管理费、延迟支付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随着疫情逐渐得到缓解,对于疫情防控较好的园区,已逐步开始复工复产,对因疫情“紧急关停措施”而禁足的园区内中国员工和当地员工,在保护了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使他们能够逐步重返工作岗位继续生产创造价值。这对于稳定当地百姓就业和维护局地社会(区)安定,也显示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编辑 | 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