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走出去”可从六方面着手
当前,金融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迅猛发展,大型金融集团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的主导,各大知名银行纷纷扩大全球经营活动,探寻各自的国际化路径,并深刻影响着全球金融业格局。借鉴国际大型银行的海外发展策略可为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推进国际化战略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国际大型银行海外发展模式和经验
国际大型银行海外发展模式主要有五大类型:
一是通过海外并购迅速实现规模扩张和全球运营。花旗集团自1998年与旅行者集团合并后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收购,兼并了墨西哥、韩国、智利等地的多家银行,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全能金融服务提供商,凭借庞大的营销网络和产品多样化获得了全球竞争优势。德意志银行通过对欧洲、美国、东亚等地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并购,由一家地区性银行扩张为全球性领先银行,经营范围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领域。
二是瞄准新兴市场打造区域性的国际银行。渣打银行虽是一家英国银行,但其自成立之初便以亚洲、中东和非洲作为业务开展主要区域,一直致力于成为在新兴市场领先的国际银行。无论是开设新的分支机构还是实施海外并购,渣打银行主要基于目标市场成长性的考虑。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的良好关系、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及跨国经营能力是其在新兴市场开展业务的重要基础。
三是谋求重点业务的全球领先优势。瑞银集团是全球第一家曾经开展大量保险业务而后主动退出的银行。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其在全球更多关注私人银行、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基本做法是:在公司业务和私人业务的选择中,重点发展私人业务;扩大代理业务,减少自营业务;进入利润不高但收益稳定、自身有比较优势的业务,放弃可能高收益但风险较高、前景不明的业务。
四是立足本土进行业务扩张,如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与华尔街其他银行注重国际化不同,美国银行一直专注于本土化发展,依托国内资本市场实现业务扩张。富国银行亦专注本土业务并始终执行平衡增长战略,坚持“为美国本土的个人和小企业客户服务”的市场定位,重视对多层次分销渠道的建设。
五是通过并购实现业务互补。JP摩根是较早开展全球化的美国银行之一,出于服务客户全球化业务的需要,JP摩根也在欧美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但其跨国并购仅以填补产品种类及地理范围缺口为目的,业务也始终以欧美市场和高端客户为主。三菱日联金融集团20多年来始终坚持短期调整和长期转型相结合的战略,历次并购重组都本着业务互补的目的,通过实施综合化经营,有效规避日本经济衰退的周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国际大型银行海外发展有哪些成功经验?
一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海外发展战略。国际大型银行的发展经验表明,没有普遍适用的战略模式。无论是德意志银行全球并购与全球上市并举的战略、渣打银行的差异化战略,还是美国银行持续关注零售业务的战略,都是为了培育和保持自身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根据环境变化对海外战略进行调整。国际大型银行的海外发展战略并非一成不变。自1812年创立以来花旗集团正是通过不断调整战略才在一次次的经济周期中屹立不倒。欧洲银行业近年来也跨国并购重点放在成长性较好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
三是充分重视并购整合以及本土化经营。为减少整合中的矛盾,花旗集团利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优势,既保持对并购企业的相对控制权,又给予并购企业独立发展空间。美国银行采用一整套结构化的整合流程,整合项目团队从交易阶段就开始介入,确保业务部门主导整合过程,使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决策,并购双方在各级别都能有效沟通,以确保文化整合的成功。JP摩根遵循“宁肯拥有一流的执行、二流的战略,也不要好的想法与平庸的执行”的理念,是业内有名的整合专家。
对中国商业银行“走出去”的启示
国际大型银行海外发展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对中国商业银行“走出去”有重要启示。
一是应高度重视国际化经营战略。当前,中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中资银行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认真学习借鉴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等以本土业务为主的大型银行的成功经验,立足国内业务发展,稳步实施全球化经营,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灵活确定适合自身的国际化业务发展模式。商业银行应对自身优劣势和外部环境有客观全面认识,在制定全球化战略时,既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企业创新精神和风险管理水平等内部因素,又要兼顾国外监管规定、市场竞争强度、当地社情民意等外部因素。如在港澳和东南亚等周边地区可优先考虑发展人民币业务和汇兑、结算和融资等业务,侧重于扩大市场份额;在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可优先发展资金、清算和融资等业务,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在华人华侨聚居地可优先发展零售和汇兑等业务。
三是制定分步实施的海外发展策略。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在海外业务管理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银行海外拓展宜先实行“跟随客户”策略,逐步拓展大型跨国公司和境外优质客户,从财务并购向股权并购稳步推进。在积累了足够经验后,可实行“分散投资”策略,全面完善全球网络布局,利用全球客户资源和综合经营平台开展交叉销售,利用全球资本配置规避系统风险,真正实现“成为世界一流银行”的战略愿景。有关策略应根据国际环境变化灵活调整。
四是选择适当的并购时机和并购方式。在全球性和区域性危机中,银行并购机会将大大增加。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一些银行可能陷入流动性困境,甚至在危机时代消亡,但同时也会有银行在危机中发展壮大。中国商业银行应做好形势研判,择机灵活运用协议转让、IPO认购、定向增发、认购可转债以及二级市场公开收购等并购方式和手段,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银行进行并购。
五是充分关注可能导致海外经营失败的风险。中国商业银行已置身于全球银行业跨国发展浪潮,参与是唯一选择。但如何参与和应对全球博弈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是需要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海外战略实施要始终保持冷静,严守风险底线,避免过分自信和盲目扩张。要对市场环境变化随时保持警惕,了解国际监管规则,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做好应急预案,最大程度降低海外经营风险。
六是加强国内外协同配合。国际化经营不是海外机构的自身行为,需要银行内部不同业务条线之间、前中后台之间、总分行之间、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尤其在目前全球主要国际市场监管趋严趋同的形势下,中资银行海外机构面临的全球合规风险和反洗钱风险有加大之势,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都应有全球化经营视角,要按照国际反洗钱等合规标准开展业务,做好客户身份识别与客户尽职调查,从“第一道关口”把控合规风险,防止风险从境内转移到境外。
七是积极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储备。由于一直偏重在国内开展业务,中国商业银行在国际银行管理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尤其缺乏适合在境外机构工作的领导团队。国际化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应加紧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国际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本土人才,尤其是关键岗位的高级人才。通过市场招聘、加大培训和加强交流等多种形式,打造能够胜任不同区域经营监管要求的境外人才队伍,为国内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实施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董事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