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出去”道路上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铁建国际莫斯科地铁项目为例

发布日期:2020-03-13 16:18:56来源:《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作者:
本文以中国铁建国际集团参与的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线西南段工程项目(以下简称“莫斯科地铁项目”)的成功实施经验为例,探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如何在“走出去”道路上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文转载自《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本网已获授权转载)

作者:章海建

单位:中国铁建国际集团

本文以中国铁建国际集团(以下简称“铁建国际”)参与的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线西南段工程项目(以下简称“莫斯科地铁项目”)的成功实施经验为例,探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如何在“走出去”道路上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探寻跨国合作适应时代大环境

一、契合时代发展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俄国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高度契合,随着中俄两国发展战略对接不断深入,互联互通建设收获了一批重大成果。莫斯科地铁项目在两国达成的发展共识下应运而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中俄两国共同应对经济封锁和贸易壁垒、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实践。

二、开展国际合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社会的融合度和依存度越来越高。铁建国际参与莫斯科地铁项目建设,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国与国之间、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可以克服地理分隔、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开展广泛深入的经济合作。引进铁建国际参与莫斯科地铁建设,不仅体现了俄罗斯地方政府以更加自信开放的态度接纳全球市场,同时对于重振莫斯科地铁经济的昔日辉煌,以及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众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助力属地建设

伴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俄罗斯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建设也逐渐加快了步伐,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领域建设的需求旺盛。广大市民对此也高度关注,期待政府能够加大投入,建设更加先进的交通设施和更为发达的交通网络,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铁建国际参与莫斯科地铁项目建设,通过产能合作,与当地施工建设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加快了项目建设进程,携手为当地市民建设了优质的地铁建筑。

四、促进技术交流

两个企业通过进行深度的项目合作,可以促进双方在技术层面的交流,进而激发技术革新。莫斯科地铁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铁建国际从中俄两国大量招聘高级技术人才,通过人才交流带动了技术交流。为了攻克施工难点,中俄双方技术人员集体攻关,开诚布公展开研讨,择优解决方案,很好地促进了施工生产。

五、拓展欧洲市场

欧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着传统优势,而且长期以来形成了垄断地位。中国企业虽然在建设能力上形成了优势,但一直以来未能突破欧洲企业在传统领域的贸易壁垒。莫斯科是重要的欧洲地铁市场,莫斯科地铁项目是本市重点民生项目,铁建国际成功承接代表了传统欧洲市场对中国工程技术的肯定。承接该项目,必将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领先同业的挑战,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逐步走进欧洲市场。

坚持高端输出适应国际工程新要求

一、抱团出海,带动中国装备出口

参与国际化大型施工建设项目,靠“单打一”必然势单力薄。此次参与莫斯科地铁建设项目,铁建国际积极与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了抱团出海,带动了中国装备出口。铁建国际成功中标后,立即与具有地铁施工优势的中铁16局集团组成联营体项目部,并与铁建重工达成引进盾构机的协议,实现了集团内商务、工程、装备优势的有机结合。同时大量使用了徐工、柳工、中联重科等公司生产的大型起重机和吊装设备,中国设备以优良的性能、合理的价格、周到的售后服务成功吸引了俄罗斯企业的青睐,并签订了购买合同。

二、坚持商务先行,创造有利条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商务工作,可以实现商务与计划成本、工程施工、设计及分包管理的有效对接。莫斯科地铁项目中,铁建国际积极对由于业主方原因导致的部分地段无法按时开工的问题开展商务运作,向莫斯科市政府据实反映情况,争取高层支援,加速场地释放,成功通过重点穿越审批环节。俄罗斯政府为保护本国居民就业,逐年缩减海外来俄劳动配额数量,签证问题成为限制中资施工企业在俄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铁建国际认真吸取相关经验教训,加强商务运作,与市政府、城建局、劳动局、移民局建立起了密切的沟通渠道,成功申请到高达1150个劳动配额,确保劳务可根据需要及时增补到位,有力保障了项目劳务需求。

三、强化设计主导,塑造品质工程

任何高品质的建筑,都离不开设计这个灵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铁建国际设计团队深入学习莫斯科地铁设计规范及施工通用标准,引入中国先进的设计理念,以技术方案及进度控制为主线,引领项目有序推进,在历时19个月、200多次专场答辩会审中,设计文件均一次性通过俄罗斯国家鉴定委员会的审批,保障了莫斯科地铁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60年前,苏联地铁专家帮助中国规划北京地铁方案。60年后,中国的设计师奔赴莫斯科设计并修建地铁。为致敬中方建设者,俄罗斯政府同意在米丘林地铁站设计中引入具有浓郁“中国风”的传统图案,设计团队在设计方案中融合了梅花、云纹、团寿、八仙纹等中国传统纹样,并已获得俄罗斯最高设计管理机构的认可。米丘林地铁站位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友谊大街旁,地铁站建成后必将成为中俄友谊新的纪念碑,“中国红”也将永远闪耀在宏伟的“地下艺术殿堂”之中。

四、坚持技术创新,应对复杂挑战

莫斯科地铁项目标段内施工工序复杂,土壤构成与国内不同,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施工时,温度远低于之前承建过的项目。为解决俄罗斯地区极寒条件下盾构施工难题,铁建国际开发了可耐零下20摄氏度低温的主驱动,并增加液压泵站、变频器等辅助加热系统。适应俄罗斯极寒施工作业环境的五台直径6.28米的盾构机,很好地满足了莫斯科当地严寒气候条件下的施工,经受住了莫斯科创纪录暴雪天气的考验。针对隧道掘进需要穿越百年车站、铁路等重要建造物,技术团队通过严密的多频点监控技术,保证了隧道施工零失误,实现了下穿运营铁路时的双线“零沉降”,展现了中国盾构施工较高水平。

培育文化品牌塑造中国企业好形象

一、将合规经营作为首要条件

俄罗斯对合规要求极高,各项审批流程和操作规范极为复杂细致,任何不合规的操作都可能引发法律风险或给企业带来损失。自莫斯科地铁项目开建以来,铁建国际就十分注重强化合规经营意识,组织项目部编制了中俄双语的管理规章制度,将工作流程和规范要求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成为每名员工的行为准则;坚持加强规范学习,针对劳务、财务、安全等法律规范要求极高的领域,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逐步让员工熟悉当地法律法规,掌握规范要求;注重强化法务工作能力,招聘当地熟悉地铁施工的律师,组建法务合约部,对项目进程中的每一个合同、流程进行合规审核,很好地规避了风险,保障了施工生产健康有序进行。

二、将绿色环保贯穿施工全程

俄罗斯政府和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极强,非常注重绿色环保。铁建国际施工团队自进入莫斯科地铁施工现场以来,就格外注意保护现场环境,引用中国国内标准化场地建设的做法,用整洁规范的场容布局展示中国企业文明的施工形象;注重保护施工场地周边树木,对确需伐移的树木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并做好补栽补种;注重维护周边市容市貌,建立专业清洁维护队伍,加强场区卫生环境维护和废旧利用;严格遵守当地禁施规定,合理调整工期,避免动土扬尘;积极防止噪音污染,优化施工时间,杜绝夜间动用噪音大的设备,较好地处理了与当地居民的邻里关系。

三、以开放姿态塑造企业形象

由于莫斯科地铁项目是铁建国际进入俄罗斯地铁市场实施的第一个项目,难免受当地同业和市民的质疑。为消除当地疑虑,铁建国际始终保持对外开放的态度,打开企业大门接受当地业主和社会民众的审视,多次邀请莫斯科市政府和业主代表到访中国铁建集团在国内的施工现场和盾构机生产厂家,向俄罗斯专家们全方位推介中国铁建集团全产业链施工生产能力。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业主代表与项目管理团队一起办公,参与各项计划、设计和施工监理,全时段了解施工作业情况。铁建国际注重发挥舆论媒体的传播作用,诚邀属地主流媒体参观工地、录播节目,全视角了解参建人员的精神风貌、技术装备和文明安全施工状态。随着莫斯科地铁项目的顺利实施,铁建国际的施工建设得到当地社会广泛认可,项目多次登上中俄两国主流媒体,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以文化交流促进属地管理

人文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民心相通方面,文化交流是最有效、最受欢迎的桥梁和纽带。

在莫斯科地铁项目中,为促进中俄文化交流,铁建国际专门研究制定了《文化融合指导手册》,充分发挥文化交流在属地化建设中的润滑剂作用。铁建国际注重用喜闻乐见的社会文化拉近民众距离,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热播剧《爸爸的女儿》中五个女儿的名字为五台盾构机命名,深得当地喜爱,莫斯科市市长索比亚宁亲自发推特推介以五个女儿的名字命名的盾构机。铁建国际注重大量招募当地施工建设人才、技术专家,担任重要岗位,不仅学习了他们的工作经验,而且也通过发挥他们的本土优势解决了沟通难的问题,提升了企业在当地的适应力和发展力。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