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膺昊: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融资时应多地了解目标市场

发布日期:2019-11-04 09:58:59来源:新浪财经作者:
吕膺昊表示,如果给中资企业在走出去投融资过程中一条最重要的建议,我的建议是尽量多地了解目标市场。不少的企业客户,有时候会想当然地觉得去海外市场投资,去哪里都差不多,甚至有人觉得到海外要注意的风险,要关注和分析的风险,与国内做投融资的项目是类似的,实际上完全不同。

新浪财经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金杜律师事务所金融资本部合伙人吕膺昊出席并演讲。


吕膺昊表示,如果给中资企业在走出去投融资过程中一条最重要的建议,我的建议是尽量多地了解目标市场。不少的企业客户,有时候会想当然地觉得去海外市场投资,去哪里都差不多,甚至有人觉得到海外要注意的风险,要关注和分析的风险,与国内做投融资的项目是类似的,实际上完全不同。

以下为实录原文:

谢谢CCG,谢谢黄律师。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与在座各位分享作为律师的角色,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融资过程中的一些观察和心得,我将其分为三点:

第一,如果给中资企业在走出去投融资过程中一条最重要的建议,我的建议是尽量多地了解目标市场。不少的企业客户,有时候会想当然地觉得去海外市场投资,去哪里都差不多,甚至有人觉得到海外要注意的风险,要关注和分析的风险,与国内做投融资的项目是类似的,实际上完全不同。举个例子,我做了很多东南亚的项目,我的体会是,在东南亚市场上,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充斥了大量的“白手套”或自成“白手套”,他们都喜欢跟中国投资人说,我手上有资源,我背后有多么显赫的一个角色,但你永远不会看到我后面的那个人,你只需要和我谈就行了。我们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出于市值管理的需求,仓促间头脑一热就去投资,但对于东南亚的政治生态、商业形态、潜在环境、风险和合规没有进一步了解就做出投资决策,到头来失败的项目相当多。

在拉美,由于国家信用的问题,由于工会劳工组织势力传统上比较庞大的问题,中国企业到拉美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往往三天两头会遇到一些劳工冲突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些政治因素在推波助澜,所以我们观察到很多不能说是失败,但本来可以预先防范管理好的风险,到头来导致这个项目的推进受到重大挫折,或者说经济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后果。

在非洲市场,可能和大家的直觉有点不太吻合。最近几年,非洲市场上的当地政府、公益团体和民众对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意识提得越来越高,相关法律每天都在变,相关标准逐步提高,导致中资企业先期进入这些项目的时候,基于当前条件估算到的成本已经设定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成本很难控制。总体来说,需要对于不同市场在有经验的顾问协助下,甄别风险、量化风险,最终实现管理风险的策略。

第二,如果有同样的选择,对于海外投资经验不是特别多的企业客户,尤其是民营客户,尽量先到发达国家市场试水,然后再考虑发展中市场。

第三,厘清一个概念,大家经常说防范和杜绝风险,实际上法律和合规风险没法杜绝,用管理风险的概念更为合适。我把风险分为三种:一是可以通过法律合规工作杜绝的风险;二是没法杜绝,但可以通过结构化、合同及其他软性措施降低风险对于项目的影响。三是基于给定的风险决定推进项目还是不推进项目。对于第三种风险,在不能量化的情况下,我们要综合考虑,不仅仅是考虑法律合规,要考虑法律上、财务上和税务上的各种因素,最终形成这种法律风险会不会阻止投资决策的结论。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