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为跨国企业发展带来转折点:世界创新“引进来” 中国创新“走出去”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今年1-8月,我国医药品的累计进口金额达到2270.7亿美元,累计同比上升19%。正是首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医药进口注入了强心剂,跨国药企们不但争相加速向中国输入更多的新产品,也在谋划更多中国项目和国际合作的快速落地。对于他们来说,进博会不只是一场超大型的展览会,也有可能成为企业入华发展的新转折点。
首届进博会上,阿斯利康在500平方米的展台上不仅展示了新药,还展示了创新诊疗一体化全病程管理解决方案的科研成果。一颗新药也许只能化解一段病程的痛苦,但领先的健康管理理念却能帮助中国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健康服务。
“来自上海、重庆、福建、安徽、湖南等全国多个省市医院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来到我们的展台,详细了解我们的全病程管理解决方案。他们纷纷表示,感谢进博会这样的大平台,让他们可以直观看到目前最领先的健康管理理念,对如何更好地服务患者、做好疾病管理获得很大启发。”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很多医院负责人当场就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希望尽快把这一方案带回医院落地。进博会后,他们的跨界合作伙伴数量增加至逾两百,创新方案数量也增至14项,众多方案在全国1400多家医院落地。
首届进博会上,依视路则携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和行业专家,共同启动了“近视管理规范白皮书”项目,今年3月白皮书正式发布,引领和推动了行业的标准化。“目前中国近视率超高,一批专业观众在依视路展台上体验到最新的眼视光智能设备后,引起了他们对眼健康的更多关注。”依视路中国镜片事业部首席商务官陈路怡说,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依视路还将启动“上海校园近视管理培训计划”,通过卫生保健老师的网络,将近视防治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家长和学校。“我们不仅希望专业智能的设备能够到达医院,也希望爱眼知识能够通过进博会的大平台,传递给更多的人。”
从一件展品进入中国的销售渠道,到一个项目找到中国的合作伙伴,再到融合贯通全球资源,让“中国创新”走出去,中国企业正与全球企业加速相互融入彼此的产业链,向全球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首届进博会闭幕后的一年间,溢出效应是多层次的,更是含义丰富的。
“进博会为奥林巴斯提供了一个推动业务发展的机会,这不仅仅是指在中国,更是在全球。”第二次参展进博会的奥林巴斯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将对全球产生更大的影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奥林巴斯再次参与进博会,也是期待一个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示先进光学技术产品、升级医疗器械及技术的难得机遇。
“进博会这样的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了阿斯利康创新战略以及方案走出国门,让中国创新惠及了全球更大范围内的患者。”王磊则表示,进博会后,超过700个儿童雾化室落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肺癌筛查方案也落地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创新不仅在惠及中国,中国创新也在造福世界。今年9月,阿斯利康和无锡市政府及无锡高新区合作共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就是进博成果走向全球的第一步。记者了解到,在本届进博会上,来自英国、印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首批入驻企业,就将展示包括微型人类心脏多层生物反应器在内的多项最新国际前沿科研成果。此外,在进博会期间,还将有更多海内外创新企业和机构与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实践健康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