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船出海”是中小银行数据治理最优选择

发布日期:2019-08-15 16:00:21来源:北国网作者:
“规范数据治理 打造数字银行”中国数字银行论坛·2019桂林论坛昨日举行,200名金融从业者出席会议,共同探讨银行数字化转型新趋势。


“规范数据治理 打造数字银行”中国数字银行论坛·2019桂林论坛14日举行。

大型银行已基本完善数据治理建设,有待使用数据挖掘价值。而中小银行的数据治理工作开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规范数据治理 打造数字银行”中国数字银行论坛·2019桂林论坛昨日举行,200名金融从业者出席会议,共同探讨银行数字化转型新趋势。

桂林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能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亦坦言,中小银行的数据治理面临基础的平台差距较大、数据人才缺乏、组织管理体系缺乏战略性的导向三大困境。在王能看来,“借船出海”是未来中小银行数据治理的最优选择。相对于自主搭建一个完全的体系,中小银行更应该建立合作的体系。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昨日表示,“银行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伴随金融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数据治理是实现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没有数据治理,就谈不上推进数字银行建设。”

中小银行数据治理处于萌芽期

中国银保监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发布已有一年多。

上述《指引》要求,“从数据治理架构、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价值实现、监督管理等方面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数据管理活动”。

金融壹账通大数据研究院商务智能部总监杨亮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银行已基本完善数字治理建设,有待使用数据挖掘价值。相对而言,部分中小银行在建立数据治理的规章制度,并制定有关标准。进度领先的中小银行已在搭建平台,并建立好管控工具。

整体而言,中小银行的数据治理目前基本还处于萌芽期,其数字化转型举步维艰。

有数据为证。根据金融壹账通、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埃森哲联合发布《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大部分中小银行仍未形成成熟完整的数据管控体系。《报告》显示,27%的中小银行缺乏公司级数据规范,46%的中小银行初步搭建公司级数据管控体系和基础规范但应用尚未下沉到业务,仅18%的中小银行初步建立数据管理体系和管控工具,仅9%的中小银行实现有效数据治理,数据管理体系完善,全面实现大数据应用。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表示,目前银行业数据治理存在四大痛点。第一,数据分散、杂乱、割裂,没有全局数据观。第二、数据收集靠传统手工,渠道单一、模式落后、效率低、成本高。第三、数据标准不统一、缺乏分析工具,数据难运用。第四、技术系统落后、难以满足数据管理需求,存在数据安全和风险隐患。银行必须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据治理。同时,银行要借助第三方科技的力量突破自身人才、资金、场景这些方面的限制。

桂林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能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亦坦言,中小银行的数据治理面临基础的平台差距较大、数据人才缺乏、组织管理体系缺乏战略性的导向三大困境。

不过,即将在三季度发起A股IPO冲刺的桂林银行,早在四五年前就开始数据化转型道路。王能对南都记者表示,彼时,桂林银行从数字治理体系顶层设计着手,成立了数字治理委员会,并由他亲自挂帅;其次,桂林银行愿意在基础科技投入,尤其加大在科技支撑能力、设备和投入方面的费用支出;此外,桂林银行将内部的数据进行整合。

王能对南都记者表示,目前桂林银行的数据治理基础工作已初步完成,目前专门形成了数据银行管理部,作为整个数字治理的核心部门。桂林银行的数据治理下一阶段的工作是,把内部的数据整理好,通过项目部和外部的互联网、外部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据悉,金融壹账通推出数据治理解决方案,这是我国首个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全流程数据治理解决方案

银行数字化转型,既是技术问题又是业务问题

在王能看来,“借船出海”是未来中小银行数据治理的最优选择。相对于自主搭建一个完全的体系,中小银行更应该建立合作的体系。

金融壹账通大数据研究院商务智能部总监杨亮吉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分三个层次:基础数据层、业务应用层和经营管理层。其中,基础数据层是重中之重,是所有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只有真正做好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安全和挖掘、应用,才可以支撑上层的业务应用在各个场景的应用也能够真正在经营决策层可以做到真正的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的经营决策。

中小银行如何考量数据治理的支出和成本?杨亮吉对南都记者表示,基础数据层的开支投入包括团队建设、人才投入、硬件投入等方面。而业务应用层的支出亦非一次性投资,需要切入到业务方面,通过不同场景、模型和应用去解决有关问题。

金融壹账通联席总经理邱寒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亦表示,中小银行建好了基础设施后,随着使用频率越多,实际平摊的成本越小。与此同时,一些新业务可能会产生,而每产生新业务所分摊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比重亦下降。此外,效率提升、人力节省,亦是成本下降的体现。

“数据治理刚开始要有投入,但是随着应用、分摊的成本和创收的效益加上去,在整个收入中占的费用比重是下降的。但是,大家在尝到数据化甜头后,也会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邱寒对南都记者表示,预计中小银行在数据治理的支出总额呈上升态势。

事实上,相对于数据治理的成本问题,银行更看重从数据治理中获得的发展机遇。王能对南都记者表示,如果银行抓住机会,转型更快,发展能力增强,其机会成本将是数据治理支出的十倍、二十倍。

据悉,目前不少银行选择与金融壹账通合作数据治理建设。叶望春对此表示,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既是技术问题,又是业务问题,其本质依然是金融。银行转型既需要有前沿技术的引领,更要有对金融业务的理解和实践。因此,只有联合各方力量,才能全面推动银行业数据治理的蓬勃发展,为广大中小银行打开挖掘数据价值的全新空间,加速银行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张亮昨日亦表示,数据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未来银行重要的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是支持银行精细化运营管理,推动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转型、提升风险控制能力的基础。对数据采集、整合、应用、管理的质量直接关乎银行数字化转型成败,数据治理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