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资本创始人:出海不是收割韭菜,而是放水养鱼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优势产业向全球输出已是大势所趋,创业创新正在由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转变。以东南亚、印度、中东、非洲、拉美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欧美等成熟市场,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主要阵地,投资机构也在纷纷寻求出海机会。
创业邦特此推出《Going Global》栏目,对话一线出海人物,讲述一线出海故事。本期嘉宾为大观资本创始人韦海军(小宝)。
见到韦海军的时候,他刚跟国内一家做出海业务的公司聊完,办公室就是会客厅,墙体就是玻璃白板白板,写满了他和到访朋友对出海的认知和思考。
从2002年大学毕业,韦海军就进入盛大工作,一干就是10年。2008年,恰逢全球经济危机,盛大内部转型,韦海军开始转做投资。2011年在盛大创新研究院,大家非常关注亚马逊、Google、苹果这些全球知名公司,创新院的关注范围很宽泛,很多海外刚涌现的创业公司都去研究。慢慢地,他的内心埋下了一颗出海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2014年开始发芽,韦海军在这一年加入猎豹,并投资了Musical.ly等一批明星项目。Musical.ly先后超越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登上全美iOS总榜第一,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出海的代表,之后被字节跳动以10亿美金纳入麾下。
由于自己的工作经历,加上对于出海的认识,韦海军于2016年正式成立了大观资本,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专注移动互联网出海的投资机构,一期基金募资2亿人民币左右。
从2011年开始关注出海到现在,韦海军已经在这条路上走过了8个年头,对于出海的认知,他有了更深层次和更高维度的认识。他认为,今天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进程,所有行业的人都是受益者。
近日,韦海军与创业邦进行了对话,分享了他一路走来在出海领域的深度思考。
大观资本创始人韦海军
- 1 -
从盛大、猎豹再到大观,您为什么会选择出海这条道路?
我最早关注出海其实是2011年,在盛大创新研究院的时候。当时的视野其实就是全球化视野,我们当时研究亚马逊,Google,苹果。当时因为我们做手机,就研究全球的手机公司和芯片公司,甚至连海外知名的创业公司都去研究。我真正在心里埋下种子是在盛大,只不过这个种子在2014年发芽了,那一年我正式加入猎豹并找到了投资出海的方法论。
在当下这个语境里面,出海已经变成了所有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出海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是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融入全世界的过程。原来我们在自己的国家发展,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没有必要思考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不一样,我们成长起来了。从经济溢出角度来说,中国的企业一定会面临全球化的问题,面临非中国市场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问题,而做投资的天然会比行业早想几年,所以这其实是一个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我选择了出海,而是出海选了我。我过去一直在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也一直在考虑行业前沿问题,等于说是历史必然,我必然会选择这条路。
从2011年关注出海到现在,您认为出海在整体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海在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是个小众群体关注的事情,但是现在出海从小众群体变成了一个普遍行为。这个“普遍”是一个带引号的普遍,还没有真正全面地普遍。原来只有一部分精英分子往海外走,现在变成了百行百业出海。除了移动互联网之外,还有很多传统产业,比如消费、制造,物流等也在出海,这是一个很大的趋势。
从投资层面来讲,由原来的巨头资本出海,变成了微小型公司出海,就像一种金字塔结构,参与的主体由原来的战略巨头公司开始逐渐变得微小化,比如阿里、腾讯这种巨头投资,就是战略、资本层面的投资行为。
在方法论层面,出海成为一个全新的创业发展路径,原来出海更多的是路径依赖的经验主义,我们在某一个市场取得了成功,然后我们把这个经验推广出去,这叫copy。现在已经开始有了新的认知,会基于当地的环境、国际形势以及企业本身的背景,从copy到创新。
- 2 -
在您的投资生涯中,有哪些项目是让您觉得特别骄傲的?您投资出海企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投过很多项目,管过上百个,有三个项目给我的成长和启发最大。第一个是“好食期”,它解决了食品行业的耗损问题。拼多多解决了价廉的问题,好食期把物美和价廉问题同时解决了。第二个是WIFI万能钥匙,它解决了普通用户的痛点和需求。第三个是Musical.ly,我通过快手认识到了Musical.ly的价值,快手解决了国内普通用户的需求,它解决了海外普通用户的需求。
我们现在投的出海项目,其实要回答几个问题,第一,投什么阶段的公司;第二,投在什么区域创业的公司;第三,投什么细分领域;第四,投什么类型的创业者。这四个问题是我在投资的过程中反复思考的。
关于投什么阶段的公司,我们尝试了三种。第一种,我们在只有一个idea的时候就进入,就是种子期进入进行孵化。比如志象网,我们先定一个项目,然后才把这个人号召过来。第二种,我们会投一些节点型的项目。比如我们在南非投的Buffalo,目前发往南非的所有包裹都要经过它们,所以有节点型意义。第三种,高速增长型,与产业密切相关的项目。
对于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区域选择路径,我们一直是比较清醒的。把全球市场用户进行划分,实际上投资逻辑不外乎三种。第一种是高up值,就是用户的贡献度很高,消费能力很强,以北美日韩中东为例,这些市场有很好的变现。第二种是有活跃用户,比如两印市场就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属于积极消费群体。最后是真正建立战略根据地的市场,这个与用户没有关系,与创始人的资源有关系。
在细分领域里面,我们一开始只锁定移动互联网领域。我们把移动互联网进行细化,在社交、游戏、工具等领域都进行了尝试。这三个领域都非常好,比如在工具领域的Newsbreak,无论是技术、用户还是市场排名都非常靠前。比如在社交领域的Holla,还有我们投资的一个游戏项目,在很短时间内收入就创造了记录,可以称得上中国游戏的现象级产品,所以我们其实投对了。
人的问题最复杂,在如何选择创始人方面,我们只投中国创业者,只投真正的创业者。在过去的投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伪创业者,他们追逐自己内心的欲望,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样的人我们不投。其次,我们只投具有真正国际化能力的人,国际化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学习力,第二个是开放度。只有具有这两种能力的人才去投。因为在出海的过程中,学习力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创业者能在当地快速融入的一个主要原因。
与海外本土的创业者相比,您认为中国创业者出海的优势是什么?
全球出海市场上有多种发展模式,我们熟悉的有三种:一种是美国模式,一种是日韩模式,还有一种是中国模式。从阶段来说,日本企业是部分国际化,类似“专科生”,美国是全方位国际化,类似“本科生”,而中国现在是“小学生”。
小学生靠什么呢?我们在出海的过程中有很多场景经验,我们的消费场景、应用场景、技术场景等等,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经验。从人的角度来说,学习力、行动力、亲和力。学习力代表我们的认知,行动力代表我们的勤奋,亲和力就是我们与别人合作。中国有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非常友善,我认为中国人创业者出海就靠这三点。
- 3 -
中国有一些企业已经在海外做出成绩,比如字节跳动、小米、华为等,您认为中国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百行百业的出海中,主力军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就有一些独角兽公司或者准独角兽公司。字节跳动是一个代表,华为手机、小米、一加、名创优品等等都在走向全球市场,国际化是它们的舞台,也是它们的使命。出海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原来是顶部的企业在做,现在开始渗透到独角兽和初创企业。
很多人习惯把国内一些企业定义为互相PK,但在国际市场它们根本不存在竞争。在全球的语境下,用户不管你是字节跳动还是腾讯,只管谁能满足需求。在全球化市场上,真正要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全球巨头和全球各地的创业者,是国际规则和用户心理文化认知,所以中国企业出海应该抱团取暖。
中国的消费升级正在发生,名创优品在国内增长遇到一定瓶颈之后,就选择了全球化来突破瓶颈,而且非常成功。2017年某一天早上,我在纽约排队买麦当劳,发现大部分顾客都是低收入群体。我当时一下子就理解了“消费升级”这个词,因为我们也会重复类似的路径,所以就完全明白了名创优品的发展路径。
全球化出海,是具有前瞻性的创业者都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腾讯今年提出了“科技向善”,Google提出了“Building a more helpful Google for everyone”,这些企业已经站在一个高度上去思考企业的发展。
中国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您看到的问题有哪些?
我们在出海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创业者的傲慢,中国创业者的经验主义,出海企业有很多人是死在这个上面。中国式的经验主义害死人,这是出海遇到的问题。我们要扔掉国内的判断,扔掉固执的经验主义,尊重国际市场规则。
我们经常说新出海与老出海,老出海是怎么死掉的,其实就是中国式的傲慢。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是用户的需求,市场在不断变化,年轻人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引导。
如果三年前我们拿着两把菜刀就去闯荡江湖了,那么今天,也许需要在菜刀上装一个套,保证出去以后不会伤到人,也别把自己搭进去。
- 4 -
在您看来,大观资本与其它投资机构有何不同?
在当下这个时间来看,整个投资机构发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很多新的投资机构发展起来了。大观是一家创业型的投资机构,一方面我们自己在成长,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更理解创业。
大观和很多传统的投资机构完全不一样,因为投资的赛道不一样,投资的方法论不一样,甚至跟创业者相处的模式也不一样。在心态上,我们会与创业者共同成长,因为出海不是现成的收割韭菜,而是需要长期放水养鱼。在这个过程中,机会主义者是没有办法生存的,必须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我们一直在帮助中国创业者在全球舞台上更好地施展拳脚,我们也做了很多出海生态的构建,在内部孵化了出海问答、出海同学会、出海第一站等几个平台,同时也在在出海知识共享、行业研讨、海外调研等几个方向帮助出海创业者。
您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出海的未来?
有人曾说过,中国的百行百业都值得重新再做一遍,出海也是这样。
中国古话讲“君子不器”,这是一种非常高级和重要的思维模式。在出海这个领域,很多人会聚焦在一些具体的事件结果,而失去了对整体趋势和发展规律的把控。
我希望出海领域的创业者,无论当下是否成功,是盈利还是需要持续投入,都能从具象的点式思维中升华到更高的产业纬度,全球化市场的无限空间才是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