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境外自备燃煤电站转型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中宣布 “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再次在国际舞台展现了“负责任做实事”的大国风范,多国专家学者和主流媒体认为,这是中国为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而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中国为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作出的新贡献。
燃煤电站具有多种形式,除大量公用并网燃煤电站以外,还包括热电联产电站、自备燃煤电站等多种形式,其中自备燃煤电站由于与主企业关联紧密、电站目的和作用高度个性化,相对于其他并网燃煤电站,转型更加困难。
自备燃煤电站的作用和分类
自备电站是工业企业或工业园区为了满足本单位生产用电、用汽、用热等能耗需求而投资建设的发电站,一般不向国家电网送电,多用于高能耗行业,如氧化铝、电解铝、造纸、钢铁行业等,企业通过建设自备燃煤电站以解决公有电网电力供应不足、可靠性不高或者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而且部分自备电站还可以对本企业排放的废料或未能利用的副产品进行循环利用。
从作用来看,现有的自备燃煤电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本企业排放的废料或未能利用的副产品与煤混烧,通过自主设计自主运营或者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发电,这些机组的容量取决于排放的废料及未能利用的副产品产量,所发电量主要供本企业生产所用。另一类是为满足本企业生产用电、用汽而建设的常规燃煤电厂,自主采购燃煤进行发电,所发电量在满足本企业生产所需的同时,多余部分按照协议规定可输至电网,电量不足部分从电网采购,即“缺电网供,余电上网”。
现有政策情况和未来政策取向
一、现有政策情况
以自备燃煤电站较多的印度尼西亚(简称 “印尼”)为例,近年来印尼政府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技术研究,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2020年,印尼政府开始试点现役燃煤电站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这是对印尼针对燃煤电站低碳转型的一次政策推动。
同年,印尼政府颁布《综合法》,其中推出了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政府拟暂停为自备电站和非PLN电站项目出具电力运营许可证。
2021年10月,印尼能源矿产部部长宣称不再新建燃煤电站。
二、未来政策取向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能源消费中推动利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配合储能技术实现能源利用的清洁低碳转型,如沙特在红海新城规划中推出的多能互补项目,以及部分国家推动的可再生能源绿氢项目。此外,各国也在积极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生态工业园区,通过工业园区内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整个园区的生态化、低碳化。
停止新建境外自备燃煤电站产生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
从短期来看,由于自备电站的建设依附于工业企业或园区的总体建设和运营需求,如果中方停止新建境外自备燃煤电站,企业或园区就需要选则替代方案解决项目的能源需求,包括寻求其他种类的能源形式或者寻求中方以外的承包单位进行建设等。鉴于燃煤电站目前仍然是很多国家最经济稳定的电源、汽源、热源,中方建设燃煤电站也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和技术优势,上述两种替代方式均可能造成企业或园区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降低,甚至造成项目终止。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际社会对碳减排越来越重视,碳足迹、碳标签、碳税等行为逐渐进入市场。例如欧盟拟从 2026年开始征收 “碳边境税 ”,对进口的钢铁、水泥、化肥以及铝等碳密集型产品征税。因此在国际社会,很多商品正逐渐转向采用绿电作为能源供应,以自备燃煤电站作为能源供应的商品势必会因相关政策而推高其终端价格。此外,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使得新建燃煤电站环保设施投资和运营费用逐渐增加。综合以上因素,采用自备燃煤电站的项目的整体经济性优势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二、环境影响
目前,燃煤电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之一,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废水等污染物排放方面,也存在着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工业企业自备电站,普遍存在机组容量小、热效率低、污染物排放标准低、监管力度小等问题,相对于大型的并网燃煤电站,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普遍更高。因此,如果中方停止境外自备燃煤电站,并能采用其他可替代的能源形式供应,将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正面影响。
三、国际社会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部分国家,以及媒体、环保组织对中国境外煤电项目的恶意炒作,使得中方在境外燃煤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过程中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境外自备燃煤电站是境外燃煤电站的一部分,中方停止新建境外自备燃煤电站,不仅是对习总书记宣言的响应,也可以减少国际社会舆论对项目、对企业、对中国政府的负面报道。
自备燃煤电站改建的可行性
一、技术可行性
工业企业对自备电站的需求一方面是非常稳定的电力、电量、汽量、热量供应,另一方面是对工业副产品,如造纸厂纸浆、拒绝物的回收再利用。基于以上特点,在燃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自备燃煤电站技术上可以改为燃气、燃油、生物质等方式,对于风电与光电形式,由于其电力供应不稳定,产汽、产热系统配置复杂,无法对工业副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在部分项目中,无法作为自备电站。
二、经济可行性
工业企业在选择自备电站能源形式时,往往对各种能源形式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择了最具有竞争性的自备电站类型,自备燃煤电站往往是上述技术经济比选中得到的最优结果。虽然随着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碳税、碳足迹市场的推广,自备燃煤电站的经济优势日趋下降,但项目从经济角度是否可以改为燃气、燃油、生物质甚至风电、光电等能源类型,还需各个项目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政策情况进行核算分析。
境外自备燃煤电站转型方案
为实现本世纪温升小于1.5℃的气候目标,世界各国均在推动各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尤其是高耗能工业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绿电、绿氢、绿色LNG等环保概念不断涌现,鼓励绿色转型的政策法规、金融手段不断推出,工业企业也正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整体产业链的绿色转型,自备电站作为工业企业产业链的一环,也应积极调整方向,对于已建项目的自备燃煤电站,寻求低碳、环保改造,对于新建工业项目则不宜再新建自备燃煤电站。
一、新建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研究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
“源网荷储一体化”侧重于围绕负荷需求开展,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要素,以储能等先进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安全、绿色、高效为目标,创新电力生产和消费模式,为构建源网荷高度融合的新一代电力系统探索发展路径,实现源、网、荷、储的深度协同,在工业负荷规模大、新能源资源条件好的地区,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结合增量配电网等工作,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工业园区建设。
二、结合工业企业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现循环经济模式
对于存在可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工业企业或园区,应充分考虑利用企业、园区副产品及周边区域的垃圾、生物质、污泥等资源,通过建设垃圾电站,生物质电站,以及多种燃料耦合发电站,减少固废对环境存在的压力,同时注意利用垃圾处理费、生物质耦合发电等政策红利,实现固废处理和能源供应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技术经济可行的情况下,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作者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