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法律风险防控
“一带一路”沿线横跨6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体制和法律体系都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在法律体系方面,分属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混合法系和伊斯兰法系等不同的法律体系,在法律种类和术语、法律表现形式、法律适用规则、法律审判模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差别。而一旦发生纠纷,如何适用法律,以哪国法律作为裁判标准,将给实际司法实践带来严峻挑战,也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面对这些法律风险,一方面企业要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学习和研究沿线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做好事前全面调查,进行项目法律风险评估,避免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避开可能遇到的法律“雷区”。另一方面要建立起矛盾化解机制。加强跨国间法律协调机制建设,利用现有多边争端解决机制,逐步建立公平、透明、统一的法律纠纷解决机制,实现沿线国家法律协同,化解因法律差异产生的冲突,实现降低法律风险目标。
构建由对外投资产生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更加便利,有助于企业开展各类投资项目,但有些国家还不是WTO成员,出于政治倾向、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等考虑,往往对外国投资设立专门审查制度,在市场准入、投资范围、持股比例和跨国并购等方面进行限制,对内对外实现双重标准,增加了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法律风险。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加强对外投资立法,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建立对外投资咨询指导机构,加强与沿线国家法律对接,加强对外投资专门立法,开展法律风险管控培训,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引导企业理性开展对外投资活动,保护企业对外投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是强化企业对外投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鉴别所在国所处法系,识别法律风险类别,评估法律风险发生概率,判断法律风险是否可控,研判可能遭遇的法律后果,制定法律风险应对机制,建立对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避免因纠纷造成经济损失。
构建由贸易壁垒引发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贸易摩擦的可能性。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实行严格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种政策严重制约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并容易引发贸易纠纷和法律风险。针对这种法律风险,首先是事前进行全面调查。我国企业在贸易前,要对沿线国家的市场环境、贸易制度和法律政策等进行详尽了解,查看贸易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自觉遵守所在国法律制度。其次是完善贸易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贸易行为规范,制定合理贸易管理制度,规范国际贸易活动,降低国际贸易成本,预防腐败等法律风险。再者是增强签订合同意识。认真研究合同条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完善合同法律条款,避免贸易潜在法律风险。最后是建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争议解决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重要环节,要审慎对待贸易争议解决条款的谈判,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合法权益,保障贸易自由畅通。
构建由税收叠加引起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税收环境不佳,税收体制不健全,缺乏国际税收执法经验,对外来企业设置超额利润税,再加上我国企业对跨境税收法规、税收环境、税制差异等缺乏了解,没有采取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致使这些企业面临重复征税等税收法律风险。面对税收法律风险,一是推进国际税收合作,完善区域税收法治环境。全面了解沿线国家税收法律制度,建构区域税收法治环境,加强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逐步在避免双重征税、反避税等方面签订区域税收协定。二是加大国际税收协定实施力度。签署国际税收协定,建立税收争议解决机制,协调处理跨境税收,避免双重征税,解决境外涉税纠纷,降低企业境外税收风险。三是完善国内税制,构建税收扶持体系。大力完善我国税制,调整国内税法,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采用综合限额抵免法,提高企业境外所得税实际抵免额,彻底解决跨国企业双重征税问题,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构建由知识产权引发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知识产权是重要的竞争性资源要素,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或企业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竞争地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然会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贸易过程中,由于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不熟悉,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到位,不仅自身的知识产权很容易遭遇侵权风险,造成知识产权资源流失,而且也容易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面临巨额经济赔偿。针对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一方面我国企业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知识产权的全球化战略,变革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加大对驰名商标保护力度,研究和开发核心专利技术,打造自主知识品牌,发挥知识产权作为国际竞争利器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与沿线国家签署国际知识产权合作公约,相互开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加快“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知识产权跨国互认,加强知名品牌法律保护,协助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加大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