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桥扩路,中法赋能中欧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5-05-21 10:05:24来源:国际商报作者:刘 旭
5月15日,第十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在法国首都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法方代表埃里克·隆巴尔共同主持,双方在低碳能源、航空航天、农食安全、金融互联等关键领域达成多项共识。

初夏的巴黎见证了一场跨越亚欧大陆的战略对话。5月15日,第十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在法国首都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法方代表埃里克·隆巴尔共同主持,双方在低碳能源、航空航天、农食安全、金融互联等关键领域达成多项共识。这场对话不仅标志着中法双边关系的愈加稳固,更折射出两国发挥各自产业优势深化合作的清晰路径。以中法经贸合作向新走实为支点,撬动中欧产业合作的系统性突破。这场对话更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法产业合作正以双向奔赴的态势,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格局中,为中欧乃至世界经贸注入稳定力量。

多项共识丰富合作内涵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第十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双方在营商环境,农业、农食和海关检验检疫,低碳能源和民用核能,航空、航天,金融等领域达成共识。

农业是法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近年来中法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随着“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全链条快速协同机制持续推进,未来双方还将加强农业、农食和海关检验检疫领域的合作,继续加强技术以及疫情信息的交流,确保中法、中欧农食产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据悉,中法双方均表示愿意强化两国肉牛、葡萄与葡萄酒等产业领域的交流互鉴,推进两国地理标志互认;还同意通过生态农业、动植物卫生、土壤碳封存与健康等项目,推动在农作物、畜牧、果蔬以及智能农机等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海关高效合作,提高产品的通关效率,更好地满足两国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在低碳能源和民用核能领域,中法双方携手推动合作迈上新台阶。法国在核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据悉,双方将在和平利用核能协定书框架下,加强交流合作,巩固传统领域互利合作,丰富核能合作的科技内涵;加强全产业链对接,探索新的合作机遇。此次中法双方在该领域达成共识,显示出中国对法国先进的低碳能源技术、核反应堆设计与安全运营管理经验的关注,有利于中国借鉴法国经验,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同样是本次对话的一大亮点。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第一个同中国开辟直航航线的西方国家,双方在航空航天领域早已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合作。未来,双方将继续就空管雷达和空管自动化系统合作保持密切沟通,共同致力于提升航空交通管理的安全性与效率。在航天领域,中法双方此前已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未来还将加快合作步伐,持续推动在月球及行星探测、地外样品研究、气候变化监测等前沿领域开展新的合作项目,充分发挥航天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与应对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领域的互通合作也是本次对话的重要内容。法国是较早开展对华投资和在华建立合资企业的西方国家之一,在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创新、国际金融业务等方面经验丰富。未来,中法将持续扩大金融领域的互通合作,这也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两国中央银行以及监管机构还将在多双边层面深化合作,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到对方的金融市场投资展业,将加强银行保险、期货、债券、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拓展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树立典范指引合作新途

中法关系堪称中欧关系的支柱性力量,两国在多个领域以共识引领更多合作,为中欧之间的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范例。回顾前九次财金对话,中法双方务实推动了贸易、投资、金融、核能、航空航天、汽车等广泛经济领域的合作,这种高层对话与合作机制的成功运作,鼓励其他欧洲国家与中国在更多产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发展。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诸多挑战,中法在多个领域加强合作,有助于稳定双方在相关产业领域的供应链,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为中欧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共同应对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中法在低碳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契合中欧共同的绿色发展目标,这将带动中欧在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技术、绿色交通等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推动中欧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同时,中法合作也将推动中欧技术创新合作。法国在航空航天、核能、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与中国的产业需求相结合,将促进中欧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创新合作。双方企业和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合作研发、技术转让等方式,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中欧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十次中法经济财金对话的成果,既是中国对法国“高精尖”产业价值的高度认可,更是中欧深化互信、探索新型产业关系的一次重要进程。未来,中法两国将继续携手同行,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中欧合作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积极力量。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