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峰会,将为亚洲区域合作导航
在全球经济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的大背景下,亚洲范围的区域合作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关键节点。即将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中国—东盟—海合会三方峰会备受全球关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区域组织,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系;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则掌控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全球能源市场的关键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东盟与海合会在各自双边层面已开展了诸多紧密合作,中国与东盟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成果良多,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力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双方互联互通;东盟与海合会2023年在利雅得举行了首次峰会,开启了新的合作篇章;中国与海合会在能源、经贸等方面的合作也不断深入,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历经多轮,收官在望。如今,首次三方峰会举办在即,标志着中国—东盟—海合会合作机制的雏形初步显现,这是对现有合作关系的重大升级,有望填补三边合作机制的空白,更将以更高层次的亚洲大团结形象引领全球区域合作的升级。
通道建设助力供应链稳定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稳定至关重要。中国与东盟、海合会国家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海上运输、物流贸易及数字等多领域的通道建设,携手构建稳固供应链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海合会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已有诸多合作。如在交通基础设施上,中老铁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陆路联系。未来,三方可能进一步加强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促进贸易和人员往来。
加强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保障和高效运营。海上运输通道方面,马六甲海峡与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全球贸易和能源运输的咽喉要道,是三方合作的核心纽带。通过三方合作,两大通道的协同管理有望提升区域国家对国际物流的自主权。
优化物流与贸易通道,降低物流成本。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项目的建设,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高效的物流通道。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也在不断加强港口物流合作。三方合作提级,将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优化贸易流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加强数字通道建设,提升数字互联互通水平。在数字通道上,中国在5G网络、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技术优势,可助力东盟和海合会国家提升数字互联互通水平,构建高效的数字通道。
中国与东盟、海合会国家积极推进不同领域的通道建设,有助于构建连接亚洲不同区域的综合交通网络。交通和数字等通道的完善,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还可增强区域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保障供应链的稳定。
多维协同共绘亚洲新图景
当今世界,多边合作与协同发展的需求愈发迫切。中国、东盟、海合会三方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与发展诉求,在能源、数字经济、产业投资、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
在能源领域,海合会国家石油资源丰富,而中国和东盟对能源的需求较大。三方可以在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领域加强贸易合作,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如绿色清洁能源合作已成为中国和海合会国家能源合作亮点,中国企业在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家承建的光伏电站等成为当地清洁能源供给的主力。三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可保障区域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在数字支付、电子商务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经验丰富,东盟和海合会国家也在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如阿里巴巴推出了专为东南亚市场打造的AI语言大模型SeaLLMs,联想在沙特的AI设备生产基地。未来,三方可以在数字技术研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提升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在产业投资领域,海合会国家资本实力雄厚,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三方可以共同开展产业投资,如在东盟国家建设产业园区,海合会国家提供资金,中国提供技术和管理经验,东盟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实现优势互补。
在社会治理领域,随着三方合作的深入,人员往来增多,网络安全与跨国犯罪等问题需要共同应对。三方可以在执法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加强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为经济合作提供保障。
从马六甲海峡的繁忙航道到霍尔木兹海峡的能源动脉,从中国制造的产业链升级到东盟与海湾国家的资源互补,一场连接太平洋、印度洋与波斯湾的“战略三角”合作机制雏形初显,并持续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注入亚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