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巴黎中法论坛纵论“变与不变”
17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主办的第三届巴黎中法论坛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行。本届论坛以“开启中法关系下一个60年新征程”为主题,近200名中法政商学界人士出席。本届论坛共设3个分论坛,分别从战略、经济和人文交流角度探讨中欧关系。
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在开幕主旨发言中聚焦中法建交60周年背景下的双边关系与国际局势。
首先,他总结了中法关系的三件大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法、中法建交60周年和文旅年、以及贸易争端问题。
谈到国际局势,卢大使表示从“短时段”看,目前全球冲突频繁,“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断。从“中时段”看,冷战后的和平格局动摇,国际秩序和全球经济逻辑出现新挑战。从“长时段”看,气候恶化、人口下降等结构性问题突出,人类面临的挑战更为紧迫。他引用布罗代尔的历史观,倡导以长远眼光应对全球性问题。
谈到中法关系,卢大使提出三个核心问题:即中法期望的共同未来、中法关系的本质、中法竞争的定位。他强调,中法合作本质上是互利共赢,应超越分歧并继续深化合作。至于竞争,应鼓励以超越自我为目标的健康竞争,反对保护主义和政治化干预。
谈到中法未来合作空间,卢大使表示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中法关系提供新机遇,包括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实质改革内容。他呼吁双方在5G、电动车等领域加强协作,从而在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
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法比尤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法中是世界上的两大文明、两个大国。过去几十年,两国在文化、经贸、科技、气候等多个领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面向未来,两国有担当继续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在战略分论坛,前法国总统外交顾问让-大卫·洛维特(Jean-David Levitte)、战略学会(Sociétéde Stratégie)会长马翼科(Eric de La Maisonneuve)、AA&W战略咨询公司副总裁埃尔韦·阿祖莱(HervéAzoulay),经济学家张万申(Jean-Paul Tchang),“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围绕中法关系与国际格局展开了广泛讨论,内容涵盖两国外交历史回顾、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及国际地缘政治等多个方面。
例如,让-大卫·洛维特和马翼科回忆了他们作为外交人员参与中法高层会晤的经历,并回顾了法国总统蓬皮杜1973年访华、法国承认中国的外交决策,以及随后两国关系逐步深化的历程。在两人分享的轶事中,作为中国的深度理解者和文化欣赏者,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被多次提及。
嘉宾们还讨论了中法合作的成功范例与遗憾,例如中法在核能等领域的双赢合作和一些“错失的机会”。例如,1977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未能受到足够重视,相比之下他的美国之行获得巨大成功,并促成了中美合作的突破性进展。法国2008年的外交失误(如法国时任总统萨科奇会见达赖喇嘛)导致中法关系一度紧张,也被视为中法交往中的教训。
嘉宾们还提到中法在艺术、语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这些都被视为中法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讨论全球和中国经济现状时,多位发言者提到中国已从追赶型经济体转型为更加复杂和互联的经济体。虽然中国面临内部消费不足、青年就业问题等诸多挑战,但也展现出对未来经济调整的明确政策方向。
嘉宾们也探讨了国际地缘格局对中法关系的制约,特别是中美关系。有与会者提到,法国及欧洲应努力成为中美之间的“第三极”,扮演重要的平衡角色,促进全球合作和多边主义。这一角色的实现需要欧洲内部团结,尤其是德法两国的密切合作,以便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有力的声音。
在当日下午举行的经济分论坛,欧莱雅集团主席让-保罗·安巩(Jean-Paul Agon)、路威酩轩集团(LVMH)秘书长马克-安托万·贾梅(Marc-Antoine Jamet)、意法半导体集团副总裁贝特朗·斯托尔茨(Bertrand Stoltz)、华为法国公司总经理刘恩硕(Léo Liu)探讨了对于中法经济合作、市场发展和未来展望等主题。
这段话主要总结了几位中法企业高管关于中法经济合作、市场发展、文化交流和未来展望的见解。谈到中法市场与合作现状,欧莱雅和路威酩轩(LVMH)集团高管强调了中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此外,中国市场也是产品创新与趋势分析的重要试验地。
马克-安托万·贾梅还强调了法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表示公司不仅推出以中国文化为灵感的产品,还与中国艺术家深度合作,推动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传播。
此外,提到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及中国近年来为打击此类问题所做出的努力,高管们认为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通过与国际支付平台、物流公司以及中国当地相关部门的合作,侵权现象正在被有效遏制。
在创新与技术合作方面,与会者分享了中法企业在智能科技与绿色能源领域的合作。例如,华为在电力电子、绿色能源以及推动法国乡村地区数字化转型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并计划在未来加大投资。不仅如此,法中工程师和人才培养的合作也备受重视,企业将继续与中法高校建立联系,填补工程师人才的空缺。
总体而言,中国市场被形容为法国企业的“长期战略伙伴”。发言者对中法关系的未来达成共识,认为它不仅局限于双边贸易,更会在文化、科技、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在人文分论坛,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扬尼克·林茨(Yannick Lintz),法国教育、体育与科研总监察员尼古拉·伊迪耶(Nicolas Idier),汉学家、前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教授白乐桑,中国艺术家、建筑师蒋琼耳从各自角度探讨了中法文化、艺术和教育交流。
例如,扬尼克·林茨回顾了吉美博物馆的起源以及成为法国国家级亚洲艺术博物馆的经过。她表示,这一转变展示了法国对于亚洲艺术和文化的重视。此外,博物馆通过展览和表演传递艺术的“活态文化”,展示了亚洲艺术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正在博物馆举办《时间守护者》展览的蒋琼耳讲述了作品对中法文化交流的诠释。12个神话生物的设计呼应了历史与现代、人性与环境的主题,诉求和平、自由和智慧等人类共同价值。
红色作为创作的主色调象征庆祝、活力与文化联系,展现了中国色彩在艺术表达中的精神。
嘉宾们还分享了法国汉学史及对汉语教育的贡献,他表示法国对中文语言以及文化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50年代就将汉语引入中学教育,并在2002年发布了完整的中文教学课程体系。法国的中文教育注重语言与文化的结合,通过书法、剪纸、音乐和历史故事等方式,让学习者不仅掌握语言,更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总体而言,中法文化合作不仅是基于历史关系的回顾,也是应对全球挑战及推动多元文化繁荣的重要动力。嘉宾们从各自专业角度展现了中法关系在文化艺术与语言教育等领域的深厚基础,并希望未来通过创造性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国人文联系。
在闭幕演讲中,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讨论了中法两国在人文、文化交流及友谊方面的重要性。他强调中法友谊需要像花园一样用心培育,双方通过对彼此文化、历史和敏感性的深刻理解来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拉法兰强调文化交流是建立信任、促进和平的关键,而对彼此文化和历史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消除偏见,共同追求和平与发展。
卢大使在闭幕致辞时总结了研讨会成果,并发表了任期结束前的告别感言。他将中法关系总结为“三组变与不变”:虽然国际环境在演变,但中法之间文化吸引力以及政治、经贸需求未变;虽然两国国内情况变化明显,但双方总体对外战略保持稳定;虽然彼此认知有所调整,但双方始终将对方视为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
而在分歧与共识上,卢大使表示法方并不完全认同中国政策,但高度重视其国际影响;对一些全球和地区性问题的解决路径,中法思路不完全相同,但推动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致,都看重对方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对双边关系中的一些矛盾和摩擦,双方存在立场差异,但都认同中法合作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整体而言,双方在原则性问题上高度共识,求同存异的空间巨大。
讲话最后,大使借“六十而耳顺”的寓意展望了中法关系的未来,期待两国以更开阔心态对待彼此,通过对话塑造更加成熟、稳定的双边关系。
同时,他回顾了自己五年驻法经历,表示对中法关系的重要性和韧性充满信心,并表达了对各界支持者的敬意与感谢,希望未来继续为中法关系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接受欧时采访时,卢大使分享了对中法关系、中法论坛交流经验以及促进双边合作的理解:
他表示,应以历史和战略视角看待中法关系,不因短期经贸摩擦等挑战而否定其良好基础。双方需继续努力克服困难,发扬合作的优势,让双边关系未来更加稳固、长远发展。此外,中法精神中提到的“相互理解”对于改善彼此关系至关重要。在谈到此次中法论坛已经是第三届时,卢大使表示论坛旨在为双边关系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嘉宾开放和自由的交流激发新思路,以促进务实合作。
论坛结束后,《青年非洲》杂志前总编、创始人古罗(Jean Louis Gouraud)对卢大使五年来推动中法关系发展、促进两国了解的贡献表达了高度赞赏与感谢。古罗盛赞卢大使的善良、友好和忠诚,并希望他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