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经贸与发展合作有关情况

发布日期:2024-08-31 08:15:41来源:驻非盟使团经济商务处作者: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经贸与发展合作有关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近期举行,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先生,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刘俊峰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经贸与发展合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沈翔先生,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地区二司司长白斌先生。

现在,先请唐文弘先生介绍情况。

商务部部长助理 唐文弘: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国合署刘俊峰副署长一起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也特别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中非合作特别是经贸合作方面的关注。论坛峰会召开在即,各位媒体朋友很关心峰会日程、活动安排等,大家可以关注有关部门发布的最新消息。今天的发布会将主要聚焦中非经贸务实合作,特别是就上届论坛会议成果的落实情况向媒体朋友作个介绍。

2021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非共同实施“九项工程”,作为《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首个三年规划。论坛会议闭幕以来,商务部与外交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对非合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统筹协调,与非方通力协作,全力以赴推动“九项工程”落实,带动中非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切实增进中非人民福祉。

“九项工程”为中非传统领域合作厚植基础。在贸易促进、投资驱动、减贫惠农等工程带动下,中非投资贸易合作稳步发展,中国连续十五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肯尼亚内罗毕国际机场收费快速路、南非光伏电站、埃及家电工厂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项目落地见效。埃及成功在华发行非洲首笔“熊猫债”,中非经贸合作金融支持渠道进一步拓宽。中国还向非洲派出500余名农业专家,培训近9000人次农业人才,有力支持非洲农业现代化进程。

“九项工程”为中非新兴领域合作培育动能。在绿色发展、数字创新等工程带动下,中国企业在非洲实施了一大批清洁能源项目,对非出口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显著增加。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中非数字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中方与非洲国家共建10余个双边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在资源遥感、可再生能源、生态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九项工程”为中非合作可持续发展搭建了机制平台。在投资驱动、能力建设、人文交流等工程项下,中方加快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通过制度创新加快探索中非投资贸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中非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中非妇女论坛、中非和平安全论坛等活动成功举办,为中非双方各领域人才双向对话提供了专业高效的机制平台。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中非双方将共叙友好情谊、共商合作大计,中方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扩大对非制度型开放,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好实现中非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和成果共享,为巩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

邢慧娜:

现在请刘俊峰先生介绍情况。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 刘俊峰: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援外事业的关注和对国合署工作的支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友好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始终与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中非发展合作属于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

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把脉中非合作大势,引领时代潮流,提出了“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阐述了“四点主张”,宣布了对非“九项工程”举措。

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目前,“九项工程”项下对非援助和发展合作项目已全部落实,为支持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有力促进中非关系发展,合作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中非人民。

在“卫生健康工程”项下,立项实施援非盟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布基纳法索博博医院等25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国家提供2.4亿剂疫苗援助,实现了对有疫苗需求国家全覆盖。向非洲提供多批次药品和医疗器械,派遣援外医疗队和专家组赴非开展技术援助。

在“减贫惠农工程”项下,立项实施援马拉维、布隆迪、科特迪瓦农业技术援助等47个减贫和农业项目,充分发挥24个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作用,派出农业专家500余人次,向吉布提、冈比亚、马里等30余国提供近7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

在“贸易促进工程”项下,立项实施援加纳渔港综合设施、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立交桥等26个贸易促进项目,向几内亚比绍、加纳等国提供集装箱安检设备,助力非洲贸易互联互通和通关便利化。

在“投资驱动工程”项下,立项实施援马达加斯加公路、赞比亚电力设施、苏丹职业培训中心等11个工业化和就业促进项目。

在“数字创新工程”项下,立项实施援埃及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喀麦隆光纤骨干网等18个航空航天、卫星遥感、信息通信项目。

在“绿色发展工程”项下,立项实施援中非菌草、埃塞俄比亚绿色河岸、莱索托光伏电站、多哥草原区发展等17个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对气变项目。

在“能力建设工程”项下,立项实施援塞拉利昂外交培训学院、马里巴马科大学、博茨瓦纳小学等20个教育合作项目,培训非洲国家各类人才超过1.2万余名,通过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为非洲国家培养了近百名硕士博士。

在“人文交流工程”项下,立项实施援刚果(金)艺术文化中心、塞内加尔黑人文明博物馆、阿尔及利亚歌剧院技术援助、刚果(布)孔子学院等10个项目。

在“和平安全工程”项下,立项实施佛得角平安城市、莫桑比克警用反恐物资,以及30国刑侦实验室等36个项目。

各位朋友,202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也是周恩来总理1964年访非期间提出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60周年。值此之际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对非援助和发展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在提出新的对非合作举措并推进落实过程中,始终秉持以下基本政策:

一是践行“四个坚持”,即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坚持发展为民、务实高效;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二是遵循“五不”原则,即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

三是紧密对接非方发展战略,将“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与非洲2063年议程、各国发展规划和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推进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谢谢大家。

邢慧娜:

现在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环球时报记者:

我比较关注的是中非经贸合作。请问,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带动下,中非经贸合作情况怎样?显示出了怎样的特点?谢谢。

唐文弘: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2018年、2021年连续出席三届中非合作论坛,宣布实施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为中非合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中非双方元首战略引领下,中方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持续深化沟通与合作,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中非贸易规模屡创新高。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近11%,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反映出中非贸易的强劲韧性。中国与近半数非洲国家贸易额同比增幅超过两位数,体现出中非贸易的充足活力。

二是中非投资合作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过去三年,中国企业为当地创造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投资建设的经贸合作区覆盖农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行业,吸引超过千家企业入区,为当地纳税增收、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中非基础设施合作成效显著。非洲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十年来,中国企业累计在非洲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在交通、能源、电力、住房、民生等领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中非新兴领域合作动能积聚。航空航天领域,中国为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发射气象或通信卫星。电子商务领域,中非携手拓展“丝路电商”合作,举办非洲好物网购节。卢旺达驻华大使参加线上直播带货的时候,3000袋卢旺达咖啡上架即“秒空”。中国电商企业深耕肯尼亚市场,为当地青年创造了近万个就业机会。卫生健康领域,中国企业在马里、乌干达、喀麦隆等国开展医药投资,提升非洲本地药品可及性。

下一步,中方将以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举措为主线,与非方同心协力,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中国和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谢谢!

新华社记者:

国合署作为中国推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职能部门,请问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在中非发展合作方面作出了哪些工作?谢谢。

刘俊峰:

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中国是全球发展倡议的首倡方,也是落实倡议的行动派。非洲是中国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伙伴,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在机制共建方面,全球现在已经有80多个国家踊跃参与“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非洲伙伴占了33个。我们建立了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有30个非洲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我们还与埃及、埃塞俄比亚、非盟和其他的区域国家组建了网络秘书处,29个非洲国家同意签署落实倡议合作文件。今年7月,刚刚举办的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第二届高级别会议期间,中国—非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示范中心正式成立,是中方与非洲及联合国机构共同实施的三方合作旗舰项目,旨在在非洲推进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倡议两计划”。

二是在务实合作方面,我们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遵循“自愿参与、多方共建、方式创新、开放透明”的原则,创建项目库和资金库。迄今全球发展项目库总数已经超过1000个项目,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项目达500多个。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惠及非洲国家。我们还将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升级并增资至40亿美元。动员金融机构筹集140亿专项资金,目前在探讨的项目超过40亿美元,其中涉及非洲国家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

三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个研修研讨名额,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4万人次的培训,覆盖非洲大多数全球发展之友小组国家,在非洲落实1.2万人次。我们还设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创新培训基地,打造“中国援外培训学员之家”、“全球发展青年领袖之家”,吸纳非洲青年和国际发展合作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深度参与。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当然成员,中国将在全球发展倡议战略引领下,以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峰会为契机,与非洲国家伙伴继续共谋发展之策,共创美好未来。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中国如何处理在非洲的贷款问题?有批评指出,中国国有企业和银行以私人贷款人身份借给非洲的贷款价格昂贵且不透明,您如何回应这样的批评?第二个问题是,中方曾表示愿意借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重要机会,拓展基于非洲国家需求的中非金融合作新模式。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中非金融合作新模式的具体信息?

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 沈翔:

谢谢您的提问。首先,第一个问题,中国政府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的义利观开展对非合作,积极通过多双边渠道帮助非洲减缓偿债压力。在G20缓债倡议的多边框架下,中方积极参与了对赞比亚等国的个案债务处理,在债委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成各国达成缓债方案。在双边层面上,中方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已经免除了17个非洲国家截至2021年底对华到期的无息贷款债务。

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与非洲开展投融资合作,充分尊重非洲国家意愿,考虑非洲国家实际需求,与非方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协议。最重要的是,中方从来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因此也受到非方广泛欢迎。我理解,这个问题其实隐含了“非洲债务陷阱论”的一些观点,如果是这样,在此我愿和广大媒体朋友分享世界银行发布的《2023年国际债务统计》数据。非洲外债中,商业债券和多边债务占非洲外债总额的66%,中非双边债务仅占非洲外债总额的11%,也就是说,中国从来不是非洲债务的主要债权方。一些人借非洲债务问题捕风捉影,相关批评没有事实依据,其目的无非是抹黑和诋毁中非合作,希望广大媒体朋友以事实为依据,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客观公正地报道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发展。

第二个问题,关于金融合作新模式。中方一直积极探索对非金融合作的新模式,致力于为非洲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今后,我们还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中非双方金融机构加强交流合作,创新金融合作模式,丰富金融服务产品,重点支持中非双方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医药健康合作是中非友好合作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非洲地区还面临缺医少药等公共卫生问题,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对非医疗卫生援助情况?谢谢。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地区二司司长 白斌: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您所提的问题也是非洲朋友经常向中国国合署提的问题。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从来都是中国和非洲合作的重点,中国长期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升他们的公共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我们通过援助医院、疾病防治中心,以及提供药品、医护人员培训等全方位的医疗援助,对非洲国家改善医疗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有四个方面:

第一,开展重大项目,一些硬援助方面,我们援助了非洲疾控中心,这个总部坐落在埃塞俄比亚,于2023年1月竣工交付,辐射到全非洲人民,改善疾病的控制。中国选派专家到疾控中心总部开展工作,与非方一起交流、一起研究、一起培训,支持非洲国家抗击埃博拉、疟疾、霍乱等传染病,共同构建一个公共卫生防疫防控体系。

第二,公共卫生方面的合作,正如刚才刘俊峰副署长提到的,新冠疫情暴发以后,中国急非洲人民之所急,第一时间紧急驰援,三年向非洲国家提供了2.4亿剂疫苗援助,同时我们也派遣医疗队,助力非洲国家疫情防控和救治,实现了对非洲有疫苗需求国家的全覆盖。我们还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建设传染病实验室,开展传染病、血吸虫这些项目的合作与培训,支持非洲实现2030年加速消除艾滋病、肺结核、疟疾这个目标的框架。

第三,中国积极开展巡诊、义诊活动,医疗队光明行是中国援非卫生合作方面的品牌,也受到了非方政府、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就在上一周,我看到新闻,我们的和平方舟医疗船到了塞舌尔,得到了塞舌尔总统的高度评价。最近大家有关注到,非洲出现了猴痘疫情,我们也密切关注,同时协调指导中国的卫生主管部门通过在非洲的医疗队开展相关救助工作,比方说,在中非共和国,我们第二十批援非医疗队正在帮助当地开展救助,以实际行动彰显中非人民的友谊。

最后一点,我们对于妇幼、残疾人、难民这些弱势群体,发起“妇幼心连心工程”,我们通过使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实施了一大批中非合作妇幼健康项目,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积极开展三方合作,实施更多惠及到妇幼、儿童这些群体的项目。从这个领域讲,中国将始终同非方保持密切合作,根据非洲国家的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关注到,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将召开中非企业家大会,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谢谢。

沈翔:

谢谢您的提问。作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重要配套活动,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将于峰会期间在北京举行。本届企业家大会将突出峰会“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题。鼓励中非工商界沟通交流、凝聚共识,推动中非务实合作新举措落地。营造中非工商界互利合作的友好氛围,进一步扩大峰会影响,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大会还将在专题研讨环节设置“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两个议题,分享论坛举措引领下中非企业家开展合作的成功经验,探讨论坛峰会新举措带来的合作机遇。

我们诚挚邀请非洲国家领导人和政府代表出席企业家大会,也欢迎中非企业家及商协会代表参会。期待参会代表加强战略对接、密切沟通联系,交流合作经验、共商合作机会,用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造福中非人民。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这几年中国援外不断推出一些“小而美”的品牌项目,比如说菌草、杂交水稻、青蒿素、鲁班工坊等。请问,这些项目目前在非洲的实施情况如何?谢谢。

刘俊峰: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中国在对非发展合作过程中,一直坚持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的民生项目。2021年以来,我们已在非洲实施了一大批的“小而美”项目,主要根据非方的一些需求和我们自主的技术优势,在非洲打造出不少“叫得响、效果好”的援助项目。其中,有四个品牌已在非洲扎根落地,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得到了非洲政府和人民的一致好评。

一是杂交水稻这个品牌。主要是在非洲围绕杂交水稻技术开展合作,通过传授技术、培育良种、示范推广,帮助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莫桑比克等国实现水稻增产。据目前统计,我们实施的这些项目帮助这些国家水稻产量从每公顷平均2吨提升到7.5吨,在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的同时,也促进当地减贫,缓解粮食短缺等问题。

二是青蒿素抗疟。大家知道,青蒿素是中国的科学家屠呦呦首先发现并成功提取的特效抗疟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青蒿素由植物提取而来,是借鉴了传统的中医药方发现的。我们把这种技术和药品向科摩罗、圣普、坦桑尼亚等多个非洲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当地疟疾发生率下降了98%,这样不只是帮助他们解决了疟疾危害,同时也帮助这些国家节省了财政资源。

三是菌草技术援助品牌。这是对非援助的新品牌。菌草是由中国的科学家林占熺发明的,是“以草代木”,可以用于饲料,可以用于培养蘑菇,也可以用于工业材料的生产,还可以用于防沙固沙等生态保护。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在中非共和国、卢旺达、南非、莱索托等国家试种成功并推广,当地民众已经通过种草实现了致富,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绿色发展。目前正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幸福草》,热度还挺高的,讲述就是中国菌草技术援外的故事,也希望大家予以关注。

四是鲁班工坊。这是中国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品牌,目前已经在埃及、南非、肯尼亚等15个非洲国家建成17个鲁班工坊,主要是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提高职业培训水平、促进就业。为当地尤其是青年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些在鲁班工坊培训过的人员,有好多被我们在当地投资的一些企业和工业园区所聘用。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实施1000个“小而美”民生援助项目。目前,大部分项目已经确定了具体内容,我们正在抓紧推进落实。其中,大部分将以品牌项目的方式在非洲落地,不断支持非洲国家实现绿色、普惠、均衡、可持续发展。谢谢!

央广网记者:

近年来,赞比亚的宝石、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以及南非的红酒等很多非洲好物进入中国市场。请问为扩大自非进口,中方采取了哪些贸易便利化的举措?谢谢。

唐文弘: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你的提问。一直以来,中国高度重视扩大从非洲的进口,充分发挥中国自身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包括非洲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合作机遇。我这里有个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自非进口60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4%。中方尤其重视推动非洲优质特色产品输华,自非进口农产品金额已经实现连续7年正增长。为了进一步挖掘自非进口增长潜力,中方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可以说成效显著。

在机制平台搭建方面,中方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这是在长沙举办的,为宣介非洲产品举办数十场经贸对接、交流研讨、项目推介、展览展示等专题活动。中方还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专门设立非洲农产品专区,并且组织中国进口商与非洲展商开展一对一对接。比如,被誉为“非洲甜面包”的贝宁菠萝去年首次亮相第六届进博会,受到中国消费者广泛关注,签署采购意向成交额达到了6000万美元。在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过程中,中方把打造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作为重要目标任务之一,充分发挥地方省市资源优势,对接中非市场资源。

在扩大进口准入方面,中方积极落实“九项工程”提出的进一步扩大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待遇的产品范围,已达到98%税目,建立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等相关举措,与1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22项农产品输华准入议定书。近年来,获得输华准入的非洲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从南非进口鲜梨同比增长1733%,从肯尼亚进口牛油果金额同比增长624%。非洲的特色农产品走俏中国市场,一方面有助于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另一方面,非洲农业从业者也从中国市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培育非洲出口能力方面,为了帮助非洲提升检验检疫能力,中方邀请非洲国家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来中国参加培训。同时,积极发挥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农业专家作用,帮助非洲提升产品竞争力。这是中国实实在在以援助促进非洲的贸易能力。中方还利用三方合作等多种模式支持非洲对华出口,部分地方省市还联合国际贸易中心协助非方企业了解中国海关相关技术程序,让更多优质、绿色的非洲农产品走上中国百姓的餐桌。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

粮食安全是全球发展倡议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请介绍一下中国在支持非洲农业发展、增强非洲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方面的情况?谢谢。

白斌:

谢谢您的提问。粮食安全确实是非洲广大发展中国家关注的重点,同时确实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的一个重点合作领域。中国有句谚语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对国家的发展特别重要,特别是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农业特别是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长期以来持续不断根据非洲国家的需要开展农业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升粮食自给自足能力。有以下几种方式,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一是我们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示范农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供农机物资、设备等,开展农业和防灾减灾方面的技术援助合作。

二是我们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原则,和非洲国家一起交流、一起提升农业发展能力,通过派遣农业专家、技术转移、提供人力资源培训等软援助方式,帮助非洲国家提升粮食生产自给能力。

三是我们还积极发挥政府援助撬动作用,积极开拓通过援助、贷款和企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和支持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开展合作,帮助粮食生产和食品加工。

当然,在非洲国家遭遇到自然灾害和人道危机的时候,中国政府从来没有缺席,第一时间向非洲国家伸出援手、紧急驰援。从2021年到现在,三年来我们向30余国提供了近7亿元人民币的紧急粮食援助,帮助有关非洲国家解决粮食急需,度过当前难关。总而言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我们会不断同非洲国家手牵手、肩并肩,一起共谋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真实亲诚”理念。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如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兴业。我们注意到,中非合作“九项工程”项下提出,支持在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百企千村”活动,请问这项举措的落实情况如何?谢谢。

沈翔:

谢谢您的提问。2021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实施中非合作“九项工程”,其中就包括支持在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的“百企千村”活动。在这一框架下,在非中国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了大量公益活动。在这里,我愿与各位媒体朋友分享一些数据。

一是积极帮助当地改善民生。2021年12月以来,中国在非企业在“百企千村”活动项下累计实施320个社会责任项目,覆盖非洲51个国家,受益村落或者社区超过1万个。相关企业积极通过捐赠物资、援建项目等方式,帮助当地基层民众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社会福利。例如,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为当地建设的供水系统,解决了60万人饮用水长期缺乏的问题;再如,新冠疫情期间,在纳米比亚为当地医院捐赠医用制氧站,缓解了危重症病人氧气供应的燃眉之急;又如,在刚果(金)成立社区基金,并且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销售收入注入基金,用于实施社区基础设施、卫生健康等领域项目。还有,在埃及实施女童教育帮扶计划,修建了201所女校,目前在校学生已经达到7000名。

二是积极推进员工本地化。中国企业积极提升本地化经营水平,越来越多的非洲当地员工成为企业高管、工程师和技术骨干。例如,中国企业在南非举办的招聘大会,将招聘信息推送到当地社区,优先雇佣社区居民。再如,在亚吉铁路以及沿线工业园区、尼日利亚莱基港等大型项目,分别为当地创造超过10万个就业机会。

三是积极培养当地人才。在非中国企业通过提供培训、建设学校等方式,帮助当地持续加强能力建设,培养技术、管理人才。例如,中国企业在南非等国选送当地学生来华学习后返回就业;再如,与吉布提工商学校共同开办“鲁班工坊”,开设铁道工程技术和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填补当地铁道类专业的空白;又如,在赞比亚自筹资金建立水电培训学院,为赞比亚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技能人才。所有这些举措,都为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谢谢!

邢慧娜: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

近年来,我国与广大非洲国家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如开设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请问中国在帮助非洲各国培养人才、助力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白斌: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你对中国和非洲在人力资源开发事业的关心。人力资源开发是中国国合署对外合作的一个重点方向,我们和广大非洲国家在这个领域开展的合作成果非常丰硕,帮助非洲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帮助非洲国家不断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也就是造血能力,储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国对非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有几个特点:

一是受众广。在非洲国家,我们结合非洲相关国家的实际需求,累计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员超过22万余名,参加中国培训的学员有深切感受,他们在传递中非友好的同时,更多是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国内,帮助各自国家的建设。刚才记者朋友提到了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联合国大会上宣布的举措,2016年在北京大学正式挂牌成立。8年来,通过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我们为70多个国家培养了400名高端人才,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非洲,部分学员现在已经是非洲政府高级官员,也是各行业的骨干精英,很好地体现了南南合作的理念。

二是形式多。我们对非洲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传统上是“请进来”,请非洲国家的朋友们到中国培训,包括短期培训班、学位学历培训班,派遣海外专家顾问的培训、青年志愿者等方式。培训方式有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参观访问等,受到非洲学员欢迎,培训内容也非常广泛,涉及到国家建设的各方面、各领域。除了农林牧渔这些传统强项之外,我们近些年来不断拓展在5G通讯、北斗、移动支付这些新兴领域上的培训合作。

三是成效好。通过中非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合作,培训成果在非洲国家落地开花,惠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特别对促进青年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举例来讲,卢旺达学员到中国学习了菌草技术,回国后成为带头人,带动当地5万多名农民脱贫致富。在卢旺达,我们也依托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开展培训。再比如,我们在肯尼亚组织学员进行铁路运营方面的技术培训,学员返回国内后,很好地投入到蒙内铁路相关的运营维护工作中。这些例子还非常多,记者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国合署官网和官微。

总而言之,人才是各国发展的根本支撑。未来,我们会和非洲国家一起进一步加强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合作,更多地分享经验、分享发展理念,帮助广大非洲国家加强能力建设,为非洲国家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力量。

谢谢!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