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专家:欧中合作将推动全球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8月21日启幕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正在北京举行。围绕“共育新质生产力,共享智能新未来”主题,3天主论坛和26场专题论坛聚焦机器人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如何加强合作,推动机器人市场繁荣发展,成为欧中专家、业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22日的论坛活动中,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Marina Bill)在发言中提到:“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增长速度令人瞩目,十年间装机量增长了12倍以上,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繁荣注入了强大动力。”她呼吁各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医疗、服务和救援等领域的深入探索与应用。
瑞士工程院院士布拉德利·尼尔森(Bradley Nelson)对此表示赞同,并期冀欧洲与中国在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合作,“中国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进步速度之快以及研究的成熟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将推动全球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靶向治疗心脏和大脑中的血栓、癌症等方面”。
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尤哈·罗宁(Juha Röning)则展望了欧中合作的另一种可能性。他认为,尽管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需解决其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问题。他提到:“欧洲和中国面临的情况类似,同时也都在积极应用和使用人工智能,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相信未来欧中共同开展应对挑战的合作会更有助于世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在此次论坛上,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同时期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同样吸引着各国展商与观众。据了解,在此次博览会上,共有169家企业600余件创新产品参展,来自欧洲的企业“组团”亮相,引人注目。
于1961年成立于瑞士的Maxon,以其伺服电机制造而闻名世界,在此次展会上,Maxon同样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其北京销售经理叶成龙介绍:“在用于医疗的电机以及机器人业务模块,Maxon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大约为30%-40%,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中国市场的广泛认可。”
来自德国的Deutronic,也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该公司总经理Tom Haslbeck在采访中表示:“尽管全球经济环境面临挑战,但中国市场的业务仍然表现不错,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